一“人”可抵四个配送员 智能物流机器人帮手术专家打“下手”
2017-12-05 22:51: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5日讯(记者伍伟 通讯员涂晓晨 刘坤维)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昨天一大早,一个白白胖胖的机器人伴随着轻快活泼的“小星星”,来回穿梭在武汉协和医院外科手术室的走廊上。这个通体雪白被医生护士们喜称为“大白”的机器人,它是智能医用物流机器人系统,也是武汉协和医院对于做好医疗物资的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同时保障患者权益全国首推的创新举措。

这个会自助充电的“大白”长0.79米、宽0.44米、高1.25米、容积190升可承重200公斤,主要承担手术室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它在接收到手术室的耗材申领指令后,会主动走到库房门前,等待库管确认身份打开货箱,并扫码核对出库耗材。

“收到来自41号手术室的送货任务”“您好,还没有放入物品,不能出发”,“大白”聪明的大脑,可准确实现医用耗材的入库、申领、出库、配送、使用记录等全过程管理,通过医用耗材“一物一码” 管理、封闭运输和身份识别管理,做到谁申领、谁取货、谁使用、用在哪位患者身上等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和信息透明。能够帮助手术室管理者实现耗材与人员的高效管理,减少配送和使用差错,实现耗材追溯,大大提高手术室内部管理效能。

“亲,您挡到我啦,请让一让”“任务圆满完成,我该回去啦”,人性化的设置配合自主定位、导航、行走、避障,保证精准地将医用耗材送达各个手术间的同时也给日常忙碌的手术室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武汉协和医院手术室总护士长高兴莲介绍,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于去年9月开始试用。运用运输机器人之前,每台手术的护士平均需要往返于二级库房7-8次,每人平均得走1万步,到后来分派专人负责运输手术间物品,人力资源浪费较大。现在有了大容积、高负重的“大白”,其运输速度为1.75分钟一趟,每天平均运送140趟,可抵四个配送员的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在日间的手术耗材配送之后,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还可以实现医用耗材的使用分析和成本核算,根据手术类型不同设定不同种类耗材使用占比指标,以此进行医用耗材使用绩效评估,促进合理使用医用耗材,节约医院成本支出。

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张强介绍,除了为手术室完成高值耗材的管理与自动配送外,智能医用物流机器人系统还可以完成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的手术器械包、医用被服、药品等的配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由静脉用药配液中心向全院的药品配送。

今年七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与基于人工智能推进医药监管智能化。武汉协和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自动发药机以及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等一系列智能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正是落实推进智能治疗的具体体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