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一部静水流深的讽刺佳作
2017-12-08 15:20:00 来源:人民网

文艺九局

2017年即将步入尾声,电影市场也迎来年末新一轮“大片狂潮”。《正义联盟》用炫目的电影镜头、超级英雄“全家福”的形式,火热地呈现一把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视觉奇幻,上映20余天,票房已近7亿。《寻梦幻游记》以破6亿的票房、9.1的豆瓣评分横扫市场,让世人看到高水准动画电影的惊艳模样。这之后,《奇门遁甲》《妖猫传》《芳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一系列大片也将接踵而至。年末贺岁档的大片风云,气象已隐隐呈现。

而就在这热闹喧腾的大片氛围中,有一部电影“悄悄”上映。用“悄悄”二字,是因为无论影片气质还是市场影响,与同期电影相比,这部作品都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没有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没有流量明星的粉丝“加持”,上映近20天,票房还未过800万,相较于动辄过亿的大片,这部影片的舆论声响并不突出,市场回报也有些“可怜”。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悄悄”二字形容这部影片也并不准确。这部作品早在去年便已声名大噪。影片获得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男主角获更是赢得了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让作品成为去年的奖项“黑马”,逆袭“冷门”。颇具质感的影像画面,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加上精湛出众的演技,使这部影片成为许多观众心中不容忽视的国产艺术片经典。

这部饱含“矛盾”的电影,就是由梅峰执导,范伟主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图片 1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便会发现,这部作品市场不理想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这本就不是一部取巧观众、迎合市场的电影,甚至可以说,它是与时下电影市场的制作规律反其道而行。

影片改编自老舍先生1943年发表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抗战时期发生在重庆大后方的一座农场里的“人事”风波。在老舍先生响当当的“作品栏”中,这部短篇名气并不算大,甚至很多人没听过这个名字。在现如今热衷爆款、追崇大“IP”翻拍的影视时代,改编这样一部声名并不广播的作品,于“先手”上便不占优势。

范伟曾说,这部电影“我们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的确,“淡”是这部作品的特质。黑白影像勾勒出旧时代的历史感与记忆感,大量留白的镜头框定出一幅幅民间的生活画,乡野的风景图,恬淡静谧。这样的画面色调,这般“淡雅”的镜头语言,与时下色彩缤纷、场面宏阔、浓墨重彩的“大制作”相比,确实“寡淡”许多。

这还不够。影片的另一个特征,便是特写少,远景多。全片拍摄运用大量的固定镜头、长镜头、远景,呈现出静态沉稳的视觉效果,给观众以理性客观的旁观视角。这是别具一格尝试,但与如今时髦的快切、动感的视效相比,这样的镜头设计难免让很多观众感觉太静、太闷、不爽利。抱着一个看“大片”心态来的人,自然会觉得有些沉闷失望。

2

而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也并非那么惊心动魄,演员的表演也总体安静。影片的叙事场景,聚焦在一个小小的树华农场,主要角色是丁务源、秦妙斋、尤大兴,期间穿插了三太太、佟小姐、尤太太、李会计等角色,人物构成并不复杂。整部影片中,几乎看不到强烈的戏剧冲突,动人心魄的情节桥段,虐心惊心的角色命运,故事没有大的波澜起伏,人物的情绪也多是内敛深沉。这样的叙事节奏,这样的角色定位,与主流的市场电影,也是“背道而驰”的。

这份淡,这份静,带来“悄悄”的市场结果,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如果你真的以为是一部寡淡、静默的艺术电影,可就错了。正如老舍先生自然平实的笔触下流淌出洞悉世事的智慧,这部电影,也在淡和静的包裹下讲述着一个讽刺深刻、立意深远、冲突交织、暗流涌动的故事。似淡实浓、似静实动的故事脉络下,小小的树华农场,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有力缩影。这其中,做人,成为这部作品的核心。丁务源,便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

从影片开始,丁务源的梳洗打扮,对镜子练习讲话举止,便让观众明白,这是一个在生活中会“演戏”、善配合的人。果然,他拜访三太太,见到佟小姐,对她们有求必应而且总是笑脸相迎。他并不聒噪,懂得适可而止;他知道每个人心中的喜好,总是恰逢其时地投其所好,而且不做作,不刻意。影片开始不久的打麻将那场戏,牌桌上听闻三太太对小少爷的心疼怜爱却为小少爷做寿之事烦心,丁务源便“贴心地”将差事接下,一句“就不用您操心了”,让三太太既轻松又充满谢意。打麻将时,丁务源“不小心”打了条子,让三太太胡牌。同桌的张太太埋怨他知道三太太要“条子”还打“条子”,丁务源颇为“委屈”地回应自己也要听牌,这张四六不靠只能打出,让张太太没办法多置气。

23

一切顺理成章,一切又那么通情达理。

可是丁务源真的不会打麻将吗?之后回到农场,他和园丁们一起玩时,赢得盆满钵满;给太太小姐们送礼,花销甚多,于是借助帮工人们采购的机会克扣工资,压榨大家。但是工人们并不记恨他,因为他会“做人”。打牌赢钱,园丁将卖猪菜的钱给他,他坚决不要,与园丁称兄道弟,以示大度宽厚。代买商品价格过高,但是他用保真保质的“体己”心态去劝说工人,让工人们多拿了钱还感激他为自己考虑。尽管丁务源媚上欺下,但是两边人都信赖他,接受他,会“做人”,让他左右逢源,人缘颇好。

只是,随着故事的推演我们会发现,丁务源的会“做人”是可怕的。因为他的会“做人”,是以不做事的自私与无能为基础。他用人情的讨好去掩盖经营能力的缺失,用一团和气的虚假繁荣,去遮掩愈发不景气的赔钱现实。这种“老好人”,看似对谁都无害,却是对事业、对团队一只巨大的蠹虫。影片开头与结尾,三太太、佟小姐面对树华农场的果实丰满却依旧赔钱的结果的困惑,正是对这种会“做人”的讽刺——这样的“做人”,是以做事的失败为代价的。

故事的焦点到中后部汇聚于丁务源和尤大兴身上,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尤大兴是留洋博士,能力出众,工作认真负责,是一位务实的管理者,只是性格棱角分明,不如丁务源般圆滑。尤大兴继任丁务源做农场主任,实际上是现代制度理念与传统人情理念的正面交锋。树华农场,便是两种理念对抗的战场。

从影片的结果可知,尤大兴失败了。是他的妻子收了工人们的一筐鸡蛋,反被秦妙斋和工人们抓住把柄,尤大兴只能被迫离开。显然,尤大兴坚守住自己,却没能真正融入园丁,让园丁们理解自己。而无孔不入的人情利益,让这个务实直性的人,黯然离场。这是一种令人哀叹的讽刺——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人情世故要比真才实学更有价值,也更有“杀伤力”。

丁务源下台再上台的过程,并没有主动参与什么,是那些被他称兄道弟的园丁工人以及混吃无赖的秦妙斋共同“助力”让他重返主任之位。但是,他对伪艺术家秦妙斋所说的留住职位就是保护艺术的慷慨陈词,对被尤大兴辞退的员工的“真诚”的同情,实际上都是和尤大兴暗自角力的过程。丁务源巧妙地利用着人们对过去懒散生活沉湎的心态,实现着对尤大兴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的围剿。这种不露声色中的锋芒渐显,有着别样惊心动魄的戏剧张力,让人看到这种会“做人”的可怖。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立意,无疑让这部作品有了更厚重的思想深度,也会让人不禁去想,这种会“做人”的圆滑态度在如今是否依旧广泛存在,是否还有很多丁务源式的人生活在我们周边,去蚕食着我们务实高效的社会肌理。而我们自己,是否也会不自觉地被塑造成熟于世故、善于表演的丁务源。

有网友说,这部作品让人看到,分寸感是个迷人的东西。这一方面是为范伟等演员的表演点赞,让人们感受到用淡的方式处理人物角色,拿捏住人物性格的尺度和细节是多么的重要与可贵。而另一方面,这种分寸感也是角色带给我们的启示——平衡好丁务源细致周到与尤大兴正直务实,也是一件分寸感很强的事。为人通情理但要有底线、肯实干,做事讲原则但要讲方法、通人心,把握好这种微妙的分寸。这样的做人,值得我们好好“修炼”。

老舍先生的创作,是对当时“怒其不争”的某种社会风气的讽刺,尽管时代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但这种讽刺的意义和对人性的洞察,于当今依旧有着借鉴和警示的意义。不成问题,如何成为了问题;制度和实效如何规避掉人情、关系的干扰和侵蚀,是这部作品带给我们另一维度的深层思考。老舍先生的原著中,这种讽刺和反思意味很浓。在这部电影里,这种讽刺味被艺术性地淡化,但值得欣慰的是,这股精髓还在。也正因于此,这部作品注定不是娱乐消遣的“爆米花”电影,它的立意和启示,让这部作品的精神气质上并不“悄悄然”,反倒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在一众华彩耀眼、追求娱乐的年末大片中,这样一部静水流深却韵味深厚的作品,是一次逆流而上可贵尝试,值得我们去回味、记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叶观晨)(图片选自网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