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葆有一颗对生活的诗心
2017-12-08 17:15:00 来源:人民网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这几天,许多人被一群孩子的诗作惊艳。“我想变成一棵树/开心时/开花/不开心时/落叶”、“灯把黑夜/烫了个洞”……这些句子,让大人们自叹弗如。

孩子们的诗何以让人折服?是他们超越年龄的文字能力,是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最核心的,还是他们真切动人的情感表达。在他们的作品里,没有矫揉造作的遣词造句,没有精雕细琢的修辞手法,却有一份人生初见时的单纯美好。那是蒙童对于复杂世界的细腻感知,是澄澈眼睛发现的生活之美,是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最简单最纯粹的互动。这些久违的感动,拨动了大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弦。

每个人都从孩童时期走来,也都曾拥有一份诗心。只是随着时光磨洗,许多人渐渐丢掉了那份赤子的至真至诚。在所谓的成熟中,很多人学会了不动声色,习惯了做生活的“伪装者”,也懂得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人用形形色色的套路去追求一份世人定义的“成功”,久而久之,却也“套住”了自己。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好久没有心无旁骛地闻一闻风间的花香,记不清上一次看到蝴蝶翩翩起舞是什么时候。对于生活,我们也许没有退化到“毫无精神向度”“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但似乎最在乎的还是“房子”“车子”“位子”等硬指标。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人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有情感和梦想。人工智能风起云涌,但我们知道,阿尔法狗可以打败人类的顶尖棋手,却永远体会不到胜利的喜悦;机器人小冰的文字能力足够写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也注定难以感受那种彷徨。同理亦然。如果汲汲于将自己交给名利,却失去了敏锐、柔软和细腻,那么这样的“成功”于人生又有何趣味?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个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个儿童。在繁华世界中,保持一颗不变的诗心很重要,也很难。这种返璞归真的呼唤,不是不追逐事业成功、不追求个人价值实现,而是要在历尽世事后,常怀一颗天真无邪之心,葆有感知生活的能力。(北京日报评论部 汤华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