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重在实效 须力破形式主义
2017-12-14 17:38:00 来源:人民网

据报载,内蒙古自治区于今年9月启动全区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工作,各旗县抽出20人左右的检查组,对贫困旗县进行交叉检查。部分旗县为了迎检过关,一次迎检就花去20万,更有少数旗县变相互检查为“相互拆台”,专找问题专挑漏眼。事实上,开展检查评比的初衷是为了推动工作,但若操作与实际脱节、只顾拆台问责,这种扶贫检查就会在基层走了形、变了味。

脱贫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都高度重视。也正因如此,有些地方、少数部门就急于求成,把本来应该盯着下面看的目光,转而只盯上面,一切只为上级检查验收,甚至花钱装门面,这种做法其实质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大敌。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未脱贫的群众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需要对症下药、一户一策、重点帮扶。那些本该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实际帮扶工作上的扶贫干部,倘若“念歪了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应付检查、评比验收上,或者只是文件来汇报去,则哪有时间去了解群众疾苦,又哪有精力真正扑下身子去抓好落实?

对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党中央是高度重视的。今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发通知指出,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各地减少填表报数、检查考评、会议活动和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然而,国务院通知中严令禁止的行为,在少数地方仍没有根绝。这也说明,破除脱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并非易事,需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有道是,病在基层,根在上面。基层扶贫工作中曝露出的类似问题,并不一定都是地方本身就想这么做,有些是上级层层要求压力叠加的结果。比如发生在内蒙古评比检查环节出现的问题,也与高压力之下为保过关,为避免通报批评和约谈检讨有关。在工作尚未见到成效的情况下,要想不被问责,一个“取巧”的方法就只能是弄虚作假,或把别人别的地方“评比下去”。因此,破除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能仅仅着眼于对基层干部的问责上,而是上级部门在部署各项工作时,就要考虑到各种政策措施的实际可操作性,留下工作推进时间,讲究考核方式方法,把着眼点放到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上。只有保证脱贫一线、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受打击甚至挫伤,形式主义的东西才没有市场。

当然,一些地方在脱贫工作中之所以出现形式主义,甚至一些地方还乐意搞形式主义,从根本上说,还在于这些地方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并没有多少真正拿得出手的扶贫实招,只能用一些花里胡哨的花架子来撑门面。就此而言,基层要破除形式主义,一定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干实事、见实效上来。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不是下“花”功夫、搞花架子。

衡量一地脱贫是否取得实效,开展科学合理的考核、检查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应警惕因为检查评比过多而导致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只有上级用好指挥棒,基层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才能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过上更好的生活。(四川日报评论理论部 杨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