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心脏病”情绪因素作祟,专家呼吁:心内科和心理科“联姻”
2017-12-17 13:36: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15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陈林 刘曼)反复胸闷胸痛,做遍了检查也查不出问题。“门诊中大约有四成心脏病或是情绪因素在作祟。”12月15日,在协和江南医院协办的“湖北省临床保健高峰论坛”上,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呼吁心内科和心理科“联姻”,建立“双心医学模式”,打通患者的身心二脉。

门诊中很多人出现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后,都以为是急性心梗发作,跑到医院做遍了各种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最后只好诊断为血管痉挛,开出的药病人吃了也不管用。“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情绪问题的躯体化表现。”胡大一说,抑郁焦虑不仅是情绪的低落和激亢,常常会出现躯体上的症状,最常见的部位:第一在胸部,第二在腹部。现在的心血管医生大多不懂心理,单从器质性病变上去找答案,很容易造成误诊。

心理问题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发生率非常高。调查显示,焦虑占到40%,焦虑合并抑郁占15%-20%。“情绪问题与心血管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胡大一解释,一方面,焦虑抑郁增加心血管病的死亡风险;另一方面,患了心脏病做了支架和搭桥的患者,由于对疾病和治疗的长期效果心中没底,很容易诱发焦虑抑郁情绪。“心血管医生不仅要懂心脏,更要懂心理。”他建议,对心内科医生进行心理学培训,建立与精神心理科医生的会诊机制。

胡大一透露,在所有导致心血管疾病急性事件年轻化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排序第一。研究数据显示,每天2-4支烟,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就会增加七八倍。临床研究证实,禁烟一年,能使心梗发生率降低40%。可以说,从青少年开始“零吸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年轻化最有效的措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