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15日讯(记者夏晶 通讯员成艳秦)老公开汽车服务公司,她却隐瞒情况应聘到对手公司,掌握对手底牌后反戈一击,老东家发现后将其告上法庭,却因证据不足败诉。今天,记者专程赶到江汉区人民法院,采访了审判法官喻瑛,以及原告律师项永斌和被告聂某。
聂某经营着武汉一汽车服务公司。去年2月底,其妻杜某应聘到北京某汽车服务公司武汉分公司工作,该公司与聂某的公司同为汽车4S店后期服务,提供汽车装饰、配件销售、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咨询等支撑,是竞争对手。杜某在北京这家公司工作5个月后,于7月份离职。
同年9月,北京的这家公司有员工发现,杜某入职到聂某所在的武汉那家汽车服务公司,并且在年底带着新公司团队与老东家的4S店服务团队展开了竞争,致使老东家的公司业绩明鲜下滑。
北京这家公司认为,杜某在入职时隐瞒了其老公的单位情况,入职后获取包括客户信息、定价策略等大量商业秘密,损害了其公司的益,遂将杜某、聂某以及聂某的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
江汉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喻瑛告诉记者,这个案件的的焦点在于客户名单、定价策略是否构成商业机密?被告非法获取商业秘密是否成立?然而,北京这家公司并无证据证明武汉的公司所经营的客户和其客户是交叉或重合的。11月24日,法院经审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对于法院的判决,被告聂某表示非常开心。而原告代理律师项永斌认为,这个案件从员工角度上看,要认清法律意义的商业秘密与在工作中积累的人脉资源、经验、技巧的边界在哪里。而从公司角度上看,如何保护商业秘密是难点、痛点。
据办案法官介绍,在涉及到侵害商业秘密的案件中,很多都是原告败诉,其关键就是原告无法举证哪些属于商业机密?被告是通过什么方式盗取的?没有证据,法院只能驳回原告诉求,甚至不予立案。
“这起案件是武汉今年首起,我们也在加强对案件的研究,也要提醒企业,对于自己的商业机密,还是要加强保护,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如何防止商业机密被盗是个新课题。”喻瑛提醒各家公司,要加强法律意识,保留数据下载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