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17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杜巍巍 高婷)37岁的湖北男子肺衰竭命悬一线,北京珍贵肺源飞驰援汉,一场1200公里5个半小时的“生命接力”暖动江城(1200公里5个小时的生命接力 珍贵肺源从北京“飞驰”来武汉救命)。今天,记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在顺利接受了肺移植手术3天后,谢飞(化名)从重症监护室转入器官移植科普通病房,继续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一直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外不眠不休的谢妈妈,见到儿子被推出来时恍若隔世,喜极而泣。见到多日未见的家人,谢飞紧绷的情绪一下松懈下来,很快就安心地入睡了。
主刀医生之一、胸外科林慧庆副教授告诉记者,在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和器官移植科的精心治疗和呵护下,术后18小时,谢飞就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术后24小时他喝了水喝果汁。16日早上开始正常进食,喝了一碗粥、吃了一根香蕉;16日下午,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他自己拎着4斤的引流瓶,不用人搀扶自己下地行走,绕着病床走了几圈;17日上午,在拔除了2根胸腔引流管,做了纤支镜吸痰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
做了这么大的手术,怎么这么快就能恢复?面对记者的疑惑,林慧庆解释,得益于外科手术提倡的“快速康复理念”。医生鼓励病人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尽早拔出不必要的管子,早日进食,以减轻全身的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肺移植手术后康复运动主要是呼吸功能锻炼。”她介绍,目前,谢飞正在医生的鼓励下练习深呼吸,锻炼恢复呼吸功能。
林慧庆透露,谢飞已经顺利度过移植物排斥反应关这个最大的险关,后续他还要闯感染关和免疫抑制剂排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