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控违队长有“黑白红”三张脸 6年拆违没有引发一场暴力冲突
2017-12-22 21:38: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21日讯(记者张全录 通讯员李军 王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执法私搭乱建的城管干的是“拆人房子”的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冲突。江汉区城管委执法大队控违中队队长孙斌在这个漩涡中战斗,已经6年多。6年里,他经手的所有违建全部被拔除,没有引发一场暴力冲突。

同事们说,孙斌有三张脸,黑脸、白脸、红脸。对仗势者,他用黑脸,严词拒绝领导说情,斩其关系网;对耍横者,他唱白脸,与对方对话;对弱势者,他用的是红脸,一腔热情,奔波半年,为其争取公租房。他的三张脸,因人而换,被称为“三面队长”。

黑脸:拒绝各种“疏通”

在京剧里,最著名黑脸角色是包公。在江汉区城管委,白白净净的控违中队长孙斌,却时常要唱黑脸。因为,在查办违建的案例中,不少执法对象都自称有“来头”。不过,令这些人想不到的是,“来头”二字,在孙斌这里没用。

去年,常青路上一家制衣厂,被群众举报,违法搭建两层办公房。因为在厂区内,发现时,对方已经搭建完成。孙斌带领队员上门执法,对方不仅不配合,还将执法人员围住。面对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孙斌无论是讲政策还是讲感情,对方都无动于衷。初次交涉,险些发生冲突,孙斌暂时回到队里,联系街道、社区、公安等部门,争取对方支持,共同研究有效对策。在这期间,不断有一些人打来电话,“过问”此事。孙斌以违建“体量大、影响坏”为由,一一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把疏通挡了回去。

在斩断关系网后,孙斌和队员经过几番攻心的政策宣传,最终让这家制衣厂负责人同意拆除违建。拆违现场,这位负责人说,孙斌真是个黑脸包公。

白脸:对话耍横的“狠角”

每一次城市拆迁,总有人浑水摸鱼,试图抢建多赔。前不久,复兴村片区的一块空地上,一夜间冒出一栋钢结构的房子。接到举报,孙斌带队员现场调查,谁知,冒出一帮不明身份人员,将他们围住。为首的上来便是“此房是我建,要拆就赔钱”的架势。

面对这帮“狠人”,孙斌立即切换到“唱白脸”,对为首的男子说,行业有行业的规矩,城市有城市法律。那我们就先谈规矩,再讲法律。”他历数对方的底细,讲得头头是道。对方一看“家底”都露了,软肋也亮出来了,嚣张气焰一下子没了。

之后,在街道、社区、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这处违建被顺利拆除。

孙斌说,对于“狠”角色,不能被吓倒,唱一出白脸,适时找出对方软肋,让对方知道,耍横没出路。

红脸:帮违建困难户跑公租房

去年12月28日,汉口中山大道开街,路畅景美,建筑错落有序。可大多数市民都不知道,这幅美景来得多不容易。中山大道改造过程中,不少老房子,楼顶上历史违建特别多。孙斌和队员们没日没夜宣传政策,引导居民自拆,但障碍重重。

在民意街天后社区,居民何女士家也在楼顶搭建了一个简易房间。孙斌上门做工作时得知,何女士老公是残疾人,家里还有一个女孩,一家三口住在仅20平方米的房子里。拆了这个违建的简易房,女孩就要和父母住一个房间。孙斌看在眼里,同情在心里,但政策和职责所在,不能违背。

他告诉何女士,他一定帮她想到办法。之后,孙斌和队员们先后找到社区、街道办事处、房管局,历时半年帮何女士办理各种手续,最终申请到了一套公租房。何女士家的违建拆了,周围的群众也不再有怨言,纷纷自行拆除了违建。

记录十万字笔记总结得失

从2011年调入控违中队,孙斌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3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拆迁的时间、地点、拆除内容,工作得失。

“要不是搬家弄丢了两本,应该有五本。”孙斌说,“粗略算了下,应该有十几万字。”

为什么要记这些?

孙斌的回答是,“每一次拆违,就是一次利益斗争。面对不同的违建原因,采取的策略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总结每一次工作得失,就是一次成长。我的职责是维护城市建筑的秩序和谐,力求不管动了谁的利益,都能以和谐方式解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