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12月23日,深入推进湖北PPP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PPP中财政资金引导私人资本机制创新研究”首席专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穷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一带一路新民营经济研究院理事长过文俊,湖北省PPP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方俊,湖北大学商学院院长柳剑平,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刚强,湖北省双库PPP专家、武汉市PPP研究院院长周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李灯强,武汉市PPP促进会秘书长吴波等与会。会议由湖北省PPP研究院理事长陈俊涛主持。
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诚信合作,合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PPP项目一般是具有准公共性或公共性的长期性产品或服务,如何规范和强化PPP项目的效率、效益等约束机制,以提高PPP项目的实施效率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焦点。
多措并举 让PPP事业“平飞”
“当前,伪PPP项目泛滥,财承风险加大,民营资本参与率低,PPP野蛮式生长。”对此,刘穷志建议,其一,把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资委等部委的文件精神,规范PPP操作,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其二,做好重点工作。例如,将PPP项目建设和运营纳入绩效考核,30%绩效挂钩指标也是一条红线;融资方案应当详细、有层次性,决不能简略;大力倡导使用者付费机制;物有所值和财承,二者都应坚持下去,财政支出预测应该科学,在经济下行阶段,财政支出应该递减,财承评价时应该考虑当地现存全部项目;结合当地实际,PPP项目应该对当地行业和产业有乘数效应。此外,资本金方面,政府应该出资,社会资本应该到位,完善治理结构。
刘穷志强调,要提振对PPP的信心。在他看来PPP的未来是美好的,PPP仍将继续,“起飞”变“平飞”。
方俊建议,探索重大项目推行“两评一案”预评审制度,规范PPP项目评审活动。此外,他认为,还可以在地方法规建设、PPP项目管理、信用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相关制度建设方面做一些探索。比如,针对PPP资产交易出台交易管理办法,为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