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26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薛源)“孙子在武汉儿童医院住院的日子,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高尚的医德,什么是精湛的医术。”近日,一名来自孝感的患儿爷爷变身为“迷爷”粉丝,用毛笔写下1.8米的超长感谢信为医生点赞。
5个月大的小平安高烧15天不退,身上冒出大量红斑,嘴巴红肿脱皮、手脚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今年6月初在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为川崎病,住进了风湿免疫科。
川崎病的孩子注射丙种球蛋白后,一般会慢慢退烧,可小平安一停药,体温就反弹。折腾几次后,他不仅没退烧,还出现全身多脏器衰竭,命悬一线。拿着病危通知书,70岁的爷爷汤付华的腿直发软。
充分沟通后,主任尹薇决定为小平安调整治疗方案:改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10倍的激素下去,高烧依旧不退。此时,小平安的脾脏仍在继续肿大,肚子鼓得像个小皮球。
摸索着换了4轮治疗方案,小平安的病情始终没有起色。从医30多年的尹薇反复研究病情后,怀疑小平安患有自身炎症性疾病,以川崎病为首发症状。尹薇解释,这种自身炎症性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发生改变,引起免疫系统失调造成的全身性炎症。
排除禁忌症后,尹薇冒着风险试着给小平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一次不敢多打,上午先打一半剂量,观察没有异样,下午再打一半剂量。
3天后,小平安的体温逐渐回落,皮疹消退,也可以吃东西了。
医生特殊“关照”1个月尹薇解释,川崎病又叫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这种病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它引发的并发症——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致死率高达30%。
“出生体重不足三斤的体质异常早产儿,治疗中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致命。”尹薇带着团队反复研究治疗方案:小平安多器官衰竭,病情严重复杂,用药必须精确到毫克。
小平安住院一个月,医护们每天高度紧张,24小时密切观察,实时调整治疗方案,尹薇和团队是在与死神“拔河”。
医护人员为挽救小平安所做的努力,汤付华全都看在眼里。小平安出院后,每个月都会到医院复诊一次,每次尹薇都是尽心尽力地给孩子诊治。12月14日,汤付华再次带着小平安来复诊,特意送来一封超长感谢信。
这封长约1.8米、宽0.6米的红纸上用毛笔字工整书写的感谢信,今天被尹薇发到了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这是我从医以来收到的最长的一封感谢信。”尹薇说,作为医生她更想感谢患儿家属,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很难将孩子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