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睡足8小时,偏说彻夜未眠,武汉失眠门诊一成人是“假失眠”
2018-04-16 17:55:00 来源:汉网

武汉晚报4月4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谯玲玲 陈识)明明睡着了,家人都听到打呼噜了,他们却说自己彻夜未眠,常年饱受“失眠”折磨。

今日,记者从武汉市心理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睡眠障碍门诊获悉,失眠就诊患者中,夹杂着一成左右的“假失眠”,嘴上说着自己整夜睡不着,却在睡眠监测室里呼呼大睡,结果显示: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都很好。

十几年“失眠”竟是虚构的

45岁的吴女士是个公务员,一个月前,失眠12年的她在老公的陪伴下找到了武汉市心理医院睡眠障碍门诊。

“这些年我整夜整夜睡不着。”吴女士一脸烦躁地说,晚上睡不好,白天做什么事情都没精神,工作中经常出错,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想发火。最要命的是,好不容易快睡着了,老公不是开灯喝水,就是起夜上厕所,一点动静就把人吵醒了。这些年为了睡个好觉,喝了不少中药,做按摩、扎针灸,还吃过安眠药,但是效果都不大,去年干脆跟丈夫分了房。

在张昌勇主任的建议下,吴女士在医院睡了一晚,做了睡眠监测。

“昨天又是一晚夜没睡着。”吴女士一睁眼就开始抱怨。监测上显示,吴女士睡眠很正常,睡眠时间长达8小时,睡眠结构也很完整,不仅有浅睡眠、深睡眠,还有梦境。拿到睡眠监测结果,吴女士坚持认为是仪器出了错。

之后,她又做了2次睡眠监测,每次结果都是“睡得好”。得知自己的失眠竟是“虚构”的,吴女士傻了眼。

这是典型的主观性失眠。自己觉得自己失眠了,但实际上睡得很香。”张昌勇耐心交谈得知,吴女士的工作压力

特别大,老公这几年做生意欠下了一屁股债,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她过度焦虑,丧失了睡眠的愉悦感。

追求完美压力大容易“假失眠”

上周,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专家王涛教授坐专家门诊时,一对年逾五旬的夫妻闯了进来。妻子说自己20多年没有睡过一天觉了,但是她的先生却偷偷说:“别听她的,她每天夜里都打鼾,我和儿子都听到了,只是她总觉得自己没睡。”给妻子做了睡眠监测后一看,果真是个“假失眠”。

“像这样的假失眠在门诊中经常碰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负责人梅俊华告诉记者,她们一年要接诊近5000例失眠,其中有一成人是主观性失眠。

在王涛接诊的睡眠监测人群中,“睡眠感缺乏”大约也占到了10%。他指出,这些人因为自己“失眠”痛苦不已,脾气变得暴躁抑郁,加上不被家人理解认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真失眠。

“这类人其实是睡眠感出现缺失。”张昌勇解释,他们感受不到睡眠带来的满足感,简单说就是不会睡觉了。他形象的解释:每个人对水温都有一定耐受力,如果是一盆热水,很多人手都伸不进去,但是糖尿病患者不会觉得烫,因为他们的感知末梢受损了。同样的道理,睡眠感知没了,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睡得好。

梅俊华透露,睡眠感知有一个公式:主观睡眠时间除以客观睡眠时间,要尽可能接近1才是正常的。在门诊很多主观失眠的人,明明能睡五六个小时,自己只觉得睡了两三个小时。

“造成这样的错觉,跟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梅俊华说,门诊中“假失眠”的人有共通的特点,他们大多性格敏感内向、喜欢操心爱较真、追求细节和完美,以中年女性居多。一旦面临压力和变故时,就容易中招。由于睡眠主观感受上的偏差,只能通过睡眠监测来判断真假。

脸上画画纠正睡眠偏差

“假失眠”的人中,经常会有人说自己整夜做梦,脑子一晚上都没停,认为自己没睡好。“这是个误解。”梅俊华说,正常的睡眠由入睡期、浅睡眠期、深睡眠期和快速动眼期组成,每个周期90分钟,一晚上交替重复4-6次。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有些人被多梦困扰,其实是他们容易在快速动眼期中醒来,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会记住自己的梦,并非是晚上没有睡好。

王涛表示,有人睡觉一直处于半梦半醒的迷糊状态,多是睡眠结构出了问题。“这是深睡眠期不够造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打乱睡眠节律的祸首。”他解释,浅睡眠期和快速动眼期多,人就很容易被外界动静的干扰。

想知道自己是真失眠还是假失眠,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趁着对方睡着的时候,用笔在他的脸上画画。早上醒来,如果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假失眠”。

梅俊华说,要改善“假失眠”,首先是纠正睡眠偏差。很多人做了睡眠监测后,知道自己是“假失眠”后,没有了睡眠压力,反而容易睡着了。还有一部分情绪焦虑的患者,通过抗焦虑治疗,睡眠也很快得到了改善。

她提醒说,失眠不要自行乱吃安眠药。同样是失眠,入睡慢、易惊醒、醒得早,医生用药截然不同,并非一种安眠药可以解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