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培养学霸搜购“聪明药”,孩子被整成“瘾君子”
2019-02-22 01:18:14 来源:汉网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21日讯(记者毛茵)所谓“聪明药”,害的都是糊涂人。武汉也有孩子为当“学霸”四处网购利他林,还有糊涂家长自己焦虑让孩子更焦虑,最后因此导致利他林成瘾,目前还处于治疗调适阶段。
  
  精神类药物被自行滥用为“聪明药”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药物依赖科主任刘学兵副主任医师发现,“聪明药”已越来越多地被普通人用于非临床治疗。服药者有十几岁的学生,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年,他们抱着提升学习、工作效率的初衷,最终却成为了瘾君子。
  
  2月21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利他林”,已显示“没有搜索结果”。武汉市武东医院药物依赖科苏邹主任表示,此药应在精神专科医院才能开。然而,这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精神类药物,不少家长发现它的“聪明”功效,曾经纷纷通过网络海外购,给自己准备考试冲刺的孩子加油。
  
  大一男生尝到“甜头”连服几年,整晚不睡脾气变乖戾
  
  19岁男生秦舞阳(化名)2018年7月第一次到武汉市优抚医院就诊,就是因为被“聪明药”整成情绪和睡眠障碍。
  
  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母亲是全职妈妈,秦舞阳在初高中阶段一直处于学霸梯队。中考前,父亲从同学那里弄来一点利他林,说这种聪明药自己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吃过,可以让人集中注意力学习考试。秦舞阳用过以后,感到思路变得清晰,注意力也能够更加集中,中考成绩比平时高了一些。到了高三下学期的时候,秦舞阳觉得学习越来越吃力,主动要求父亲再去买药。为了孩子高考顺利过关,父亲网购了不少利他林,定时定量给儿子服用。
  
  可是越临近高考,小秦越是觉得容易烦躁,有时候还有恶心呕吐感。高考还算顺利,进入高校后,小秦觉得学习任务重,周边学霸如云,为了跟上进度,他开始通过网络渠道,或者海外购,或者网购,买了不少“聪明药”自行使用。大一下学期,他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烦躁,多次在家中为小事暴跳如雷,有时候整晚不睡,外出游逛。父亲察觉到这种变化,追问下得知他的用药情况,要求他的母亲陪伴求治。
  
  秦舞阳向医生坦陈,说自己为了不打瞌睡集中注意力,已经不间断服用利他林近半年,而且常规每天一到三片,甚至有时候觉得情绪不高也会吃一片,有一种依赖感了,自己也开始担心害怕。
  
  糊涂妈妈害女儿头痛难忍,断药后仍有“适应障碍”
  
  无独有偶,高中女生林娇娇(化名)也是因为利他林滥用在优抚医院门诊多次调适。
  
  娇娇很小时父母离异,跟母亲长大的她乖巧听话,成绩不温不火,母亲对她寄予厚望,到处为她报名学习补课,参加各种家长群打听能让女儿成绩变好的办法。一次听家长们议论,吃利他林这种“聪明药”就像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一样,没有副作用,只会提高成绩,到了高考结束就停止,没有什么危害。她就开始想尽办法从各种不同渠道去买。
  
  娇娇使用后嗜睡严重,不久后出现头痛。停用药物后嗜睡没有了,头痛却断断续续一直出现,最终成绩没有提高,反而因为头痛难受出现情绪低落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了脑电图、颅脑CT均未见异常。霍云翔主任检查发现,娇娇的头痛带有暗示色彩,人多和被关注的时候明显增强,诊断为“适应障碍”。
  
  服一次就有不适症状,成瘾会造成多种不良后果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药物依赖科主任刘学兵副主任医师称,利他林(盐酸哌甲酯片)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药理作用与当前麻果冰毒类似,容易成瘾。它为中枢兴奋药,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可影响神经传递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物质对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这类药物有很大副作用,利他林容易让人上瘾,同时还会引发心脏病和血压问题。哪怕只服用一次这类药物,带来的短期后果就包括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紧张、失眠等不适症状。
  
  霍云翔认为,药物短时间内对当事人的心理行为强行干预,尤其是青少年脑功能发育不完善,一旦造成不良后果,有可能难以逆转。而且作为一类精神管制药物,超剂量、超适应症使用,有可能引发情绪不稳定和焦虑烦躁,严重的还会出现幻觉甚至妄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