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套取“补助金”,谁在玩忽职守?
2014-03-25 10:06:48 来源:汉网

一家小企业经过地税、国税、工信、财政部门层层审核后关闭,并领取了中央财政下拨的97万元补助资金。当地政府部门出具的材料显示,该企业“已于2011年5月关闭,各种证照已注销完毕”。然而,本已关闭的企业却一直在正常生产经营。(3月24日 法制日报)

2010年10月,国家工信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组织申报2011年度关闭小企业计划,之后又下发《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资金管理办法》,对关闭小企业工作及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等作详细规定。中央财政为鼓励淘汰落后产能,才对落后小企业关闭进行资金补助,可是,甘肃省张掖市西龙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却将此视为一次“发财”的良机。

于是,该公司心里打起了“小九九算盘”:利用契机,发发“横财”。一方面设法跑关系弄手续,另一方面来个“关而不停”,利用“落后产能”继续获利。为了达到企业既不关闭,又能得到中央财政“补助金”之目的,精心伪造材料,“积极”跑办手续。谁知,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办的“税务注销登记的证明”办到了,因“证明材料都办理齐全”,申请补助资金的审核也过关了,国家补助资金当然也就到手了。

看来,97万“补助金”到手,当地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可谓“功不在小”。

该公司要“证明”,注销税务登记的正常程序都没履行,税务部门就大开方便之门,提笔一挥,就是“可准予注销”“同意注销”。

工信局、财政局对报送的材料的真实性未加审核,就出具了“已于2011年5月关闭,各种证照已注销完毕”的证明,就匆匆“收下资料”并“起草申报补助资金的报告”。其效率之高,着实让人惊讶。

97万元下来了,按规定地方财政局应“做好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确保专款专用”,可是,该企业是否真实关闭,财政局不知道;资金“开设专户”也未作要求;而且,资金拨付之后,对其使用也未进行监督。

如果能有一个部门提笔之前能想想、查查,该公司的发财路能如此畅通? 如果所涉部门能按政策办事,不玩忽职守,这用虚假手段套取“补助金”的案件能发生?如果所涉公职人员能加强学习提升素养,切实履职不渎职,能发生企业不关闭仍能吃得“唐僧肉”的“好事”?

案件已经发生,教训要好好吸取。“在发案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工作流程和监管职责,加强重点部门(岗位)和人员地监督”,看来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了。(草之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