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药集团所属的上市公司三精制药发布公告称:“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占滨先生于5月16日被立案侦查。5月18日早饭后,刘占滨先生称感觉不适。同日上午,在逊克县医院检查身体过程中,于三楼卫生间摆脱监护法警,从窗户跃出,坠地身亡。”
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未经核实的消息称,刘占滨跳楼后的被抢救过程中,曾反复说“我不想要,可不敢不要”。
刘先生的这个遗言,让人惊愕,又觉不足为奇。在这一关键的时间点上,案件核心人物弥留之际一句“我不想要,可不敢不要”的“清醒的糊涂话”,给人们留下了悬念。那悬念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首先,不管怎么说 “不想要,可不敢不要”至少反映了当前中国腐败新的特征: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的“大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 特别是国企管理层和政府实权部门经济问题往往鲜有一人单独行动,彼此间知会并互相牵连者众多,而且在收押审讯过程中,往往会把更多涉案人员交代出来。这句“不想要,可不敢不要”看似糊涂,实则清醒的告诉我们, 已经败露的刘先生背后,肯定会引发不法利益输送链条的“大面积塌方”。经验也在告诉我们,这种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所结成的利益同盟,一定会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 既是“窝案”、“串案”,一是涉案人员众多,二是涉案人之间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的利益共同体。多米诺骨牌倒下是不会只是第一块砖。刘先生宝贵生命戛然而止前留下的话,也算是给办案人员指明了清晰的办案路径。
其二,这种“窝案”、“串案”反映了中国当下诸多潜规则里的 “圈子”文化。改革开放,人们的“交际圈”扩大了,圈外有“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皆游鱼,我则钓之”的不良之徒盯着,圈内希望有有班子,或有更大的圈子罩着。看看“圈子”内流传的“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的游戏规则,提供的激励机制来作出行为选择,使正直干部越来越难以生存。怪不得刘先生才能说届“我不想要,可不敢不要”的话来。
说在说去,三精董事长已经坠地身亡了,活着的人应该从“前腐后继”的无数贪官的沉沦轨迹中清楚地看到,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牢屋固。无论是谁,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私欲膨胀,都有犯罪的可能。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几年自称“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反思自己走向毁灭的根源时说:“当前官场上突出的弊害是吏治腐败和结党营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渗透,如不断然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整治,无疑会成为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极大危险和严重障碍”。(梨园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