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道观云台观 何时撑起四川旅游业一片天
2014-07-31 12:04:01 来源:汉网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艺术、科学信息身价不菲,其不可再生性更彰显弥足珍贵。

近日,我国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人民微博元老级大V用户黄晨灏和人民网网友张国军等先后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皇家道观——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云台观,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游客稀少、经营惨淡,亟待资金修缮保护,撑起当地旅游业一片天。此事引起了人民日报人民网的公开(网络)挂牌以及国内部分文物专家、社会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7月27日,我们一行三人驱车从成都奔赴三台县云台观,对道观现状、破败原因及修缮保护等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八百年古老道观,饱经风霜仍风韵犹在

云台观是全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也是四川省内仅次于青城山的道观,位于三台县城南40公里的安居镇云台山,靠圣母山,临锦江水。

据史料记载,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道人赵肖庵入云台山,嘉定三年(1210年)肖庵与其徒众募资修建大殿三间,嘉定七年(1214年)取观名为佑圣观。自宋历元到明,因兵燹毁废。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奉敕大建宫殿起,到万历十九年(1519年),全观重建殿堂十三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明神宗派太监为监工,进行全面复修和扩建,两遣内监传圣诏、赐牙笏、颁道经已示关怀。清代又多次扩建和培修。到清光绪十五年(1885年)云台观已成为蜀中第二道教名山、蜀中名观。

云台观现存主体建筑由坐北向南的三重四合院相连而成,均在中轴线上。明代建筑有玄天宫、青龙白虎殿、圈拱门、三合门、石华表和玉带桥;清代建筑有香亭与钟鼓楼、藏经阁与朝经阙、降魔殿、灵官殿、九间房、城隍殿、观音阁、长桥亭、云台胜境坊和三皇观,加上其附属房屋,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占地面积15127平方米,是四川省内最大的明清道教建筑群,也是全国罕见的从宋式过渡到明清式的“官式建筑”实例。明神宗为云台观颁赠御制的《道大藏经》卷帙浩繁,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道教文化百科全书”,价值非凡。

云台观,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金短缺年久失修,破败景象令人痛心

一路上,我们头脑中的云台观,楼台殿宇,翠柏参天,流水潺潺,云雾缭绕,乾坤秀萃之所,神灵之宅,令人流连而陶醉。然而,当我们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来到这里,放眼望去,坐落于青山绿水被苍松翠柏拥抱的明“云台观”,虽然颇具明代皇家建筑气质,其文化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但是,炎炎烈日下,寺院内破败的建筑群,稀稀落落的游人,以及寺院门口杂乱的摊点,着实令人痛心。

令人叹息的是,云台观的生存现状堪忧,在风雨和时间的侵袭下岌岌可危,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面临着严峻的灾害形势,古代建筑物也隐患重重,部分塑像的油漆脱落,颜色褪变,梁柱腐蚀严重,有的东倒西歪。而且,消防安全设施简陋,无法承载重大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避雷防雷设施未安装,若遭雷击,对道观建筑将是毁灭性的打击;电线陈旧老化,威胁道观和游客生命安全;上山道路狭窄、无专用停车场、公厕简陋窄小、饮用水安全和排水系统设施不完善……
八百年皇家道观,为何落得如此破败不堪?

座谈之中,云台观主持付元法道长对此痛心疾首

他将主要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历史方面的。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这里是绵阳地区的精神病医院和学校,最多的时候学生200多,精神病人100多,医生几十个,破坏性地保护了云台观。文化大革命时期,道观的塑像几乎被破坏殆尽,观内其他建筑设施也遭到一些人为破坏。第二个是位置偏僻。云台观离绵阳市110公里,离三台县城40多公里,道路窄小崎岖,年香客至多四五万人,门票收入甚微。第三个是地方太穷。三台县是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约147.5万,人口规模居四川省第五,其中农业人口就接近124.88万,加之灾害连年不断,文物保护经费无力承受。付元法道长说他做主持30多年来,寺院最大的一次修缮是2010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时投资730万元,对文物本体的云台胜境坊、华表、九间房、玄天宫等进行了抢险维修加固。

三台县文物管理所退休干部、文物专家周成孝说,“还有自然灾害,如冰霜雨雪等天气对古代建筑物的损害,白蚁对道观房屋柱梁的损害。人为方面因素也有,如盗取文物,闲杂人等的破坏,加之年久失修、管理滞后等。”

副主持黄炳诚道长则认为,文物部门和观内道众人手少,力量单薄,制约着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客观上给道观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他同时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不是那些年做了学校和精神病医院,以及位置偏僻,云台观这些古建筑,恐怕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舞动龙头古刹云台观,激活旅游经济一盘棋

“琼琳玉殿势凌霄,古柏苍松万树摇。瑞蔼青烟时弄日,长虹万丈紫云朝。”云台观风景秀美,有奇洞、泉眼、池塘、古墓等。小桥流水,古柏参天,百年以上老树比比皆是。观内香烟缭绕,称“巍巍胜境类蓬莱”、“茅屋云台天下无”。它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无限遐想,更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文化资源。这是历史的馈赠,更是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呵护。

笔者曾在杭州日报上看到过一篇报道,大标题就是《旅游业每创造1元收入,可间接创造7元社会财富,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综合掌握的材料,笔者以为,农业大县三台要在经济上大翻身,旅游产业是重要支柱,应该做大做强。要使旅游龙头云台观焕发生机,激活全县旅游经济产业这盘“大棋”,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让更多的百姓从中受益,就要着力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旅游资源观。三台县至今已2200 多年历史。古老的三台曾在唐代与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县境内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尤以县南云台观及郪江镇最富盛名。按照县委县政府2012年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意见,要把古郪国风景区建成“绵阳南翼旅游精品线路”的目标,云台观将成为旅游线路的特色亮点。

今年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云台观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这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同一般。因此,要抓住对自身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延伸利用这个关键,因地制宜地对旅游资源进行重组配置,找准着力点,让旅游龙头云台观舞起来。

二是要加大投入,切实管护好珍稀文物等资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新时期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当前,要重点解决云台观的修缮资金问题。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台观的保护和修缮已迫在眉睫,必须对云台观进行系统的修缮。如此庞大的古建筑群,注定将是庞大而艰难的工程。黄炳诚道长建议,在修缮过程中,多征求文物保护专家和道观使用方的意见,尽量不改变原有建筑特色和风貌,做到最大程度的修复和保护。

笔者以为,待道观得到修缮后,当地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云台观等珍稀文物保护工作要同步推进。要对通往云台观景区的公路进行全面扩建,保证旅游团队车辆畅通无阻;要加大对云台观文物古迹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珍稀文物资源的爱惜意识;要严厉打击盗窃和损毁文物古迹的犯罪行为,通过法制法律保护寺院设施;要加大对文物古迹管理和开发、科研及利用,增强寺院自身造血功能,弥补修缮经费的不足。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栽好旅游这棵“摇钱树”,财富自然滚滚来。希望在媒体、社会公众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下,绵阳市三台县云台观的修缮保护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同时也期望八百年古皇家寺院云台观早日撑起地方旅游业一片天。 (文/易延端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