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宜州市一男子在城北饮酒至深夜,醉倒不省人事,其7岁的儿子穿着棉拖开三轮车,前来将男子运回,来回20多公里。此事已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对此褒贬不一。(腾讯网)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初闻此讯,心中不禁为7岁少年点赞,身高不足1米的稚嫩身躯驱车20公里接运不省人世的父亲,如此懂事的儿子,称其为“中国好儿子”亦丝毫不为过。但细细琢磨,又觉不妥,点赞之余,还是要理性看待,如此孝道当休矣。
先看这位被众人唾弃的父亲,自己贪图酒香,推杯换盏间把自己弄得酩酊大醉,然后醉等儿子相救。不负责任的父亲形象,酗酒贪喝的醉汉形象,衣冠不整邋里邋遢的懒汉形象,无疑在潜移默化间会影响到成长期的孩子。7岁的年华如同一张崭新的白纸,可塑性极强,正需要家长在生活习惯、是非观、价值观给予正确的引导。醉酒父亲把时间花费于浸淫在酒文化中,何暇顾及孩童成长?“今早有酒今朝醉”的享乐思想,“舒服在先,不管善后”的无担当行为,又会给下一代产生怎样的言传身教的效果?男童耳濡目染,倘若也学着饮酒,发育欠缺的身体能扛受得住烈酒的炙烤么?种种深究,真的不堪设想。
视角拉回到这个孩子,诚然,孩子的孝顺初衷值得所有人好好称道,在现今媒体上动辄出现打骂父母的报道的情势下,孩童此举当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但是,男孩毕竟只有7岁,低矮的身躯,力量有限的手臂,欠缺的交通法规意识,以及不够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能否应付纷繁复杂的交通路况?倘若出现车辆事故,那就真成了,由一个醉酒父亲引发的血案了。
当然除了两个当事人以外,7岁男孩能够20公里一路畅通,家里其他亲人,周围的邻居朋友,乃至陌生的路人,见之为何不加以阻止;孩童违规驾驶,交通部门不闻不问,如此失察,亦亟需反思。
自古“寒门出孝子“,但是绝非“醉汉生英雄”。拳拳爱父之心,当继续坚持,但需加上理性二字。为人父者,当以身作则;为人儿者,需量力而行;职能部门,亦需监辅到位。孝为上道,但需谨记,莫让孝道酒中求。(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