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站在每月e题中以“节日里的人情暗战:空了钱包坏了风气”为主题,聚焦人情消费致使春节变味的现象,倡导刹住人情歪风。(2月24日 新闻联播)
中国历来喜欢在喜庆日子通过送礼方式表达对长辈、家人的尊敬,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笔者联想到,个别官员是否会借节日之名,趁机搞地下利益输送,甚至在反腐高压态势之下,出现“人不到礼要到”的送礼方式,这无疑可能成为一种隐形的腐败手段。
这种不正之风如果在党员干部之间盛行,其本质就是钱权交易。一是主人有可能心怀叵测,借机敛财。二是送礼者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除了闹心,有一种被打劫的感觉。三是给行贿者创造了机会,借机拉拢党员干部,建立感情,为今后有所用创造条件。
在中国特有的人情社会下,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人不到礼到”可能越来越畸形变味。为严防这种隐形的腐败手段,各级纪检部门要做好建章立制工作,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防止这种不正之风蔓延。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央“八条规定”等,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其次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章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化,要明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要加强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培训等,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再次要规范权力运行。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预防监督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党内制度,探索推行“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的程序,查找广大党员干部在权力行使、制度机制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组织上要认真研究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例如婚丧嫁娶等,党员领导干部要实行预先报告,并在实际操作中控制规模,少一些功利算计,多一些情感互动。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