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国考笔试已经落下帷幕,可对国考是否“遇冷”,真的“降温”,人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超46万人“弃考”,竞争比降至33:1,相比往年,今年国考的热度已经出现降温;招录人数大增致竞争比下降,国考并没有真正“降温”。一会儿一个新视角,一天一个新观点,传达着国考本该“降温”,没有“降温”就是反常的,呼吁继续采取减福利、施压力等措施,直至出现国考真正“降温”,才算是所谓的“常态”。
公务员这个职业一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公务员体面,还能带孩子,再加点灰色收入就能达到“小康”了;公务员工资待遇低、加班加点多、晋升空间狭窄,不是有志青年的首选职业;童鞋们,有这么多人愿意当公仆?还是有这么多人愿意当官老爷?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到养老金并轨,再到中纪委对礼尚往来、用合法收入购豪车名表、参加同学会等各种规定,为公务员戴上了“紧箍咒”。
在公务员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国家财产,奢侈无度等等。但这仅是一小部分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人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相反,大部分公务员是“5+2”、“白+黑”的工作状态,工作在一线,攻坚在基层。他们任劳任怨,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地工作态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企业党工委书记卢玉宝同志因工作劳累过度,突发脑干大面积出血,生命永远定格在40岁。
其实,公务员首先是一个职业,一个谋生的途径;其次是一项事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追求;最后是一种精神风貌,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形象。各个大企业、企业的高层也都是人们争抢的对象,只要符合条件,人人都可参与竞争。公务员也不例外,由于辞职、退休等原因,使该岗位出现空缺,通过招考进行人员补充,是一个客观现象。报考人员多、优秀人才多,这也正是国家招考的目的,选贤任能,选拔最适合的人本无可厚非。因此,一味的追求国考“降温”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国考,我们更该理性的看待。招考人数一定,选拔条件相同,报考人员越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继承人选择面越广,优秀人才才会更多的涌现出来。因此,不要单纯的炒作国考“温度”。相反,我们应该为国考“添把火”,构筑人才高地,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掌舵者;同时,也要警惕“弃考”背后隐藏的问题,防止有人为追求开考比例而进行的假报名,应规范“弃考”程序,让打算“弃考者”说明情况,计入诚信档案,从而净化考试环境,维护公平公正。(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