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70%企业欠薪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2015-12-17 10:08:43 来源:汉网

寒冬的气息在制造业中进一步蔓延,部分公司长年扩大产能所带来的资金缺口已经超过所能负荷的范围。继华为一级供应商福昌倒闭之后,上个月,投影行业明星公司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被裁员工到公司门口追讨欠薪。一位行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类似这种欠薪行为在制造行业内非常普遍,“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准时发薪的企业只有30%左右。”(详见12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制造类企业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数以千万计的庞大市场规模了,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缺乏创新,再加上原材料、人工等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的生存质量每况愈下,连世界知名企业如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也纷纷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5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全力扶持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说,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制造业兴盛了,国家才能繁荣富强,这已经是经济界的广泛共识了,其实,包括美国在内的欧美强国也特别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那么,中国制造业为什么竞争力越来越弱,甚至连最基本的人工成本都无法得到保障呢?笔者认为,除了部分经营者过度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或者断链,缺乏创新和品牌也是制造业衰败的重要原因。

首先,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代工等低端方式生存,随着代工行业内部竞争的日渐白热化,再加上行业价格日渐透明化,代工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菲薄,并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更别提发展了。当然,也有部分代工企业走上了创新之路,但是,由于创新的风险相当高,而且有关部门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抄袭模拟现象非常严重,致使创新者难以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获取更高的产品溢价。虽然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批通过创新经营模式获得成功的制造业,比如华为、格力、小米等,但是,创新成功的企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仍然相当小,制造业尚未养成通过创新开拓市场的氛围。

其次,中国制造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很多企业注重短期盈利计划,缺乏长远的品牌培育规划,对产品在消费者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并不关心,结果造成了企业品牌建设一直在原地踏步,无法促进产品销售,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告别绝大部分企业欠薪的尴尬现状呢?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以下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第一,国家应当进一步落实好推动制造业创新的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经费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创新成果交易、通过互联网+等手段,鼓励制造业向创新要生产力。这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环。

第二,制造类行业协会要结合所处的具体细分行业,联合会员企业携起手来,建立更为有效的合作机制,比如组织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研发工作,结伴出海开拓新市场等,推动会员企业在供应、生产、物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密切合工,进而实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最后,制造类企业经营者要尽快摆脱传统的经营思路,主动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通过引进机器人生产、网络营销等新型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销售效率,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最终实现不断转型升级的目标。 (余汉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