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也是盗,怎能捆绑诚信
2016-02-16 14:58:45 来源:汉网

1月29日,凌晨4点多,杭州城西某别墅的女主人杨女士遭遇抢劫,杨女士机智应对小偷,答应小偷不会报警,并留下小偷电话号码。小偷走后,杨女士立即报警,警察将小偷抓获。这本是一件被抢劫者成功脱身的案子,但网上却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杨女士不诚信,既然答应了小偷不报警,为什么反悔。(2月15日凤凰网)

一个被抢劫者报警,反而遭遇言论攻击,实在令人费解,难道是国人判断是非的能力已经退化到是非不分的程度了吗?笔者细看新闻,发现有几处地方是导致小偷被人声援的原因。

一是小偷无论是偷窃行为还是后来的抢劫行为,都是因为孩子生病,急需用钱,这才被迫无奈。他的这种被迫冒险,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让人们为这位好父亲点赞,给予他声援。

二是当小偷临走拿一些现金时,杨女士本打算给他4000元,而他只要了1000元。小偷的这份可爱,更证实了他并非穷凶极恶的歹徒,而是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的无助之人。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盗亦有道的小偷,杨女士的报警是错误的吗?

笔者认为,杨女士的报警没有错。无论小偷是因为什么原因,他触犯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的基本规律。至于诚信,诚信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如果一方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那么别说只是杨女士和小偷之间的口头协议,就是盖章按了手印的合同也是无效的。所以,报警与否,根本就不是一个诚信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怎可偷换概念,强行与诚信捆绑。

对于小偷,我们可以同情他,对于他的遭遇,我们可以施以援手,但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当地一些公益组织,可以与小偷接触,了解其家庭具体困难,发动全社会为孩子募捐。

法理无情,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情理可原,因为爱在人间。在严肃了法律之后,用爱感化犯罪分子,帮助他解决问题,引导他走上正确道路,这才是正确使用法律的方法。(黄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