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共破“霾”伏
2016-02-25 15:17:07 来源:汉网

昨日上午,武汉和襄阳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高,空气质量明显不如前几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武汉和襄阳均有多个时段小时AQI(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超过200,处于严重污染级别。(2月24日 新华网)

过完了元宵节,猴年春节算是正式过完了。说实话,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空气质量可圈可点,比如说从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除夕至正月十五,京城有11个优良天,PM2.5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空气质量达到4年来同期最好。

正当人们为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持续良好而沾沾自喜之时,元宵节这才一过,雾霾就再一次如约而至,且大有阴魂不散之势。于是在四面“霾”伏的无奈之中,关于雾霾的话题也多了起来。近日有一则雾霾相关的信息广为流传:“雾霾让儿童变丑”。

且不说“雾霾让儿童变丑”是真是假,作为避之不及的空气污染物,天天把雾霾吸入身体,对儿童身体发育弊大于利是肯定的,至于会不会让儿童变丑,变丑的可能性大概会更大一点吧。不仅仅如此,雾霾对于城市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雾霾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全国各地也都意识到这一点,在其两会期间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把雾霾治理提上日程。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山东省两会上表示,要抓好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减少散烧煤总量;北京市则将PM2.5浓度下降5%左右作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

从国家出台的措施和各地两会的报道中,我看到了各地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和力度。但即使如此也还是远远不够,具体还要看后续的实际行动和各地区域间是否能有良好的沟通协作。举例来说,A、B两地接壤相邻,A地下定决心、大张旗鼓地整治雾霾,B地却鲜有治理雾霾的实际行动,空过空气循环等因素,在缺少良好沟通协作的情况下,A地的雾霾治理效果未必尽如人意。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欧美等国不少城市也因为工业发展和不注重环境保护,曾经深受雾霾之苦,曾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就不说了,且来看一看比利时。1930年12月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大气污染惨案。而如今,比利时已成为一个自然环境相当不错的国家。首都布鲁塞尔约161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绿地面积几乎占到了一半,是欧洲最“绿”的首都之一。

比利时能够远离雾霾梦魇,自然环境改善至此,与欧美各国在环境治理方面良好的沟通协作是分不开的。经过研究后发现,当时欧洲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排放导致的,于是欧洲各国包括比利时开始采取对工业生产进行限制的措施,并通过科技合作与政策协调共同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作为欧盟国家,比利时大部分环境法都是欧盟层面的,因此受到欧盟一系列减排规定的约束和自身相关措施的积极出台,比利时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逐年减少,环境质量也随之逐年改善。

历史上已然有类似先例,我们当积极主动地活学活用,在雾霾治理、环境治理方面以避免、少走弯路。全国各地在充分认识雾霾治理工作重要性、积极有为的基础之上,还要明确在雾霾治理方面跨区域沟通协作、共同治理的重要性的必然性。(霍计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