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广场开包子铺,开的是工科男的情怀
2016-11-01 10:53:43 来源:汉网

2016年10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镇哈佛广场中心,中国老板童启华(Tom)在这里开了一家名为“Tom’s Bao Bao”的包子店。该包子店位于哈佛大学的核心区,故而包子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中国网)

老板童启华本人是同济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的标准工科男一名。大学毕业后,他运用自己的工科知识让传统包子在馅料、面团、运输和制作上有了独特的标准,例如馅料重量标准误差不超过2克、蒸笼要用长三角最好的竹子等。而当他的包子铺在国内发展成熟之后,他还将包子的“手臂”伸到了美国,并预计之后还将在美国罗德岛等地区继续开分店。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学什么专业就当做什么事”已成为大部分人心中默认的“潜规则”。我认识一位同样是理工科很强的985高校毕业的工科生,他毕业后自主创业开起了连锁的饮品店,生意也很不错。他曾在跟我聊天时自嘲到,倘若他的导师知道现在自己在开饮品店,估计会气个半死。其实不单单是他,现在的很多毕业生尤其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学生,在毕业后经常会出现转行的情况。这种情况客观上和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专业限制狭窄等因素有关,主观上则是这些人更偏向于从事不同的工作和环境,或有着“年轻闯一闯”的想法。然而,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理工科学生毕业之后就应当从事理工性质的工作,当他们开起饮品店、包子铺等时,总会被冠以“不务正业”、“浪费才华”和“给专业蒙羞”的名声。相对于这些舆论中的“多数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在这“有色眼镜”的注视下,聊天时也会刻意的避免提及自己本专业,甚至还会在潜移默化中认为自己便是那个“蒙羞”之人。

还记得当年北大毕业后卖猪肉的陆步轩,在承受着源源不断的社会舆论压力下的他,甚至在回校进行创业讲座时哽咽道歉,觉得自己给母校“丢了脸”。但是谁又曾想到,他最后将卖猪肉做到了极致,打造出了全国第一猪肉品牌,开办了职业屠夫学校,还成立了“互联网+”的独立猪肉品牌呢。

从大众传播学的层面来分析,这种舆论现象的出现是“沉默的螺旋”在其中作祟。多数人会因为社会舆论的导向性,力图避免由于自己对此事持有不同的态度而被孤立,故而选择了沉默。这使得这些勇于迈出第一步的毕业生们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并不被这些约定俗成的观点所接纳。事实上,大众在对其就业的认识上有着很大的偏颇,并不是和专业直接挂钩的工作就一定是相得益彰,而选择其他工作也并不一定就会浪费才华。就好比童启华的包子铺,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包子的制作进行融合,通过对馅料的“铢铢校量”使每一个包子都达到最佳口感;也好比我身边这位开饮品店的工科生,他利用专业知识亲自设计每一家店的结构与装潢,所以他的饮品店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恰恰是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他们都没有因为“干别的”就浪费了自己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反而是将自身学识与其工作相结合,在其他方面做到了不同的创新,将理工科的适用范围又扩大了一个层面。转而细想那些所谓“不务正业”的指责,这“正业”究竟指代什么,我想他们压根就没有弄明白。社会见识的狭隘将这学生牢牢的圈定在了陈旧理念中,以至于他们勇敢的跳出圈子都成为了故步自封之人的笑柄,呜呼哀哉。

哈佛广场的包子铺,开出的是身为一名工科男的情怀。也正是这一份情怀,给万千想做想拼的学子们带来了一个勇于跳跃的范例,不用再背负着传统的思想包袱而不敢“逆风”前行。(李芸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