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遭阻”尴尬局面如何“化解”?
2016-11-15 09:00:10 来源:汉网

入秋以来,由于PM2.5浓度始终在高位徘徊,石家庄已经成为京津冀污染最重的城市。为查明原因,环保部派出3个督察组对河北省石家庄、沧州、衡水等地市开展专项督察。督察组在定州市华茂水泥制砖厂检查时遭遇企业负责人阻挠。(中国青年报11月14日)

PM2.5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元素”,而在经济技术条件短期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堵”来控制污染源的排放。环保部督导组赶往河北省开展专项调查,意在追踪溯源,查明PM2.5浓度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才好“对症下药”。然而,环保部的“下乡记”为何遭遇了尴尬?遭到了企业的阻挠?

在河北省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时期,华茂水泥制砖厂为何“顶风排污”?地方政府监管缺位是其“胆大妄为”的主要原因,缺乏环保意识才是企业未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实施停产,抑尘措施不足的根本原因。企业管理者错误的发展观导致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选择牺牲环境来换取利益。

不可否认,企业违规排污,环保局和当地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但是环保问题不是环保部门一家之事,是一个系统问题,大气污染涉及范围广,涉及面广。仅仅靠环保部门,纵使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招架污染排放。地方政府,虽然环保党政同责,但是强化更多的是责任,作为乡镇级环保部门多的是责任,少的是权限。

这就需要环保部门联合工商、税务、公安、安监、法院等职权部门建立从上到下的“网格化”监管,破解“无权管、无人管”尴尬局面。当前,雾霾成为“屡见不鲜”的环境问题,“治霾”手段也仅仅停留在“堵”、“防”的阶段。所以,除了从行政方面“下功夫”,还需要从思想上“疏导“。只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环保,才能有效降低PM2.5浓度,改善大气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方面应该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另一方面应当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革新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发展。除此之外,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也是环保的重要举措。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监督,才能有效化解“督导遭阻”的尴尬局面,才能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田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