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可以“不准”不能“漏报”
2017-03-16 09:21:31 来源:汉网

对于部分网友有关气象预报不准确的吐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坦然表示非常理解。她说,作为气象局长,我觉得老百姓关注气象,说明老百姓离不开气象。关注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我们很理解。而且老百姓对我们的点赞也不少,特别是2017年的第一场雪,预报很精准。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公众对我们的满意度达到87.9%,说明老百姓对气象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老百姓)骂一骂,说我们预报不准,发一些牢骚,我们能够理解。(预报不准)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或者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觉得应该理解。(3月14日新京报)

新京报的这篇题为《中国气象局局长:理解老百姓骂我们预报不准》的报道走红网络,仅从标题看,就能判断该报道要突出的“中心思想”是肯定刘局长的坦诚态度。但我以为不然。

在采访中,记者提了一个看似“尖锐”的问题:“目前互联网上,网友有不少“刁难”“吐槽”气象局的声音,怎么看这个事?”我以为,这个提问过于模糊,既然提到网友“刁难”“吐槽”气象局,为什么不具体指出在哪方面“刁难”“吐槽”?否则,叫人家怎么回答?

由于提问不清晰,回答就有可能“跑偏”。刘局长这样回答道:“(老百姓)骂一骂,说我们预报不准,发一些牢骚,我们能够理解。(预报不准)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或者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觉得应该理解。”我觉得这个回答就有点“跑偏”了。既然记者没有提到网友究竟在哪方面“刁难”“吐槽”,你又如何认定老百姓骂得最多的是“预报不准”呢?

作为“吃瓜群众”一员,虽然不敢“代表”其他“吃瓜群众”,但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相信“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智商正常之人,都应该能想到天气变幻莫测,天气预报“不准”是必然的,只要不是太离谱,都情有可原,有什么必要“刁难”“吐槽”呢?刘局长既然指出“我们国家在预报的很多方面是处于世界先进的”,那么,虽然“24小时内的预报准确率,温度怎样、有没有下雨,我们的准确率是87%。还有13%预报的不准,还可以提得更高”,但作为讲大局、识大体的广大群众,难道会因为在“温度怎样、有没有下雨”方面存在“13%预报的不准”而刁难你吗?你抱有这样的想法,不是说明对群众智商的不信任,就是说明对他们胸怀的不信任。

我以为,群众对天气预报不满不是因为预报“不准”,尤其不是因为在“温度怎样、有没有下雨”方面存在“13%预报的不准”,而是因为目前的天气预报存在比较严重的“漏报”情况。现在群众最关心的天气现象是“温度怎样、有没有下雨”吗?不是,是雾霾,是直接关系到呼吸,关系到生命的雾霾。可是,气象局偏偏把群众最关心的天气现象“漏报”了。

今年1月17日晚,气象部门“暂停雾霾预报”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当晚,澎湃新闻从中国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处证实了该通知的真实性。该名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关于暂停霾预报预警业务的通知只是个内部通知,并没有对外公开发布。是因为之前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在发布霾相关信息时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这次将要出台一个联合工作机制,以后霾预警该怎么发,由谁来发,会有一个会商机制。在新机制下,不光是环保部以及气象局,还有其他相关单位,一起会商之后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发布。目前关于联合工作机制的细节还在征求意见,应该会很快公布。”

可是,时间过去快两个月,仍没有下文。不过,从那以后,气象部门就真的不再预报霾了。唯一的一次“擦边球”,是1月23日中央气象台官微@天气预报发布的天气预报,提到“不可描述的天气现象再度来袭”。但从那以后,连“不可描述的天气”都不再“描述”,更别提“霾”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雾霾要“铁腕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既然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气象部门岂能不预报天的“颜色”呢?否则,何以“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天气预报可以“不准”,但不能“漏报”。(李蓬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