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忠秋“演绎工匠精神”,一生只做一把好琴
2017-10-24 11:53:41 来源:汉网

常忠秋本只是一名伐木工,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自己每天砍伐的木头不仅可以盖房子还可以用来制成小提琴。于是,1982年常忠秋从一名伐木工开始变成制琴师。常忠秋说:“一只好的琴,她是有灵魂的,我悟出这一点用了20多年的时间。我今年50岁了,想做成啊,很容易,想做好太难太难了,我还在继续!”(时间新闻室)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政府、企业与个人应发挥各自作用,齐心协力培育“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            

政府应采取有效举措加强引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应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完善制度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企业使命在肩、责无旁贷,需要发挥好主体作用。

个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人而言,工匠精神体现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尊重、热爱和坚守,也体现了对消费者、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

时代前行,呼唤“工匠精神”的重振。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离不开践行与发扬“工匠精神”。正如常忠秋所说:“只求把事儿做成并非工匠,工匠的追求是做成且做好”。(杨天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