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大四毕业生奔走寻找寒假实习的时间,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填网申,做笔试,提升自己能力外,似乎还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明码标价的“购买”实习机会,一些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费用高达上万元。(大洋网10月24日)
一纸盖章的实习证明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加分利器,而国内各行业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更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因此,滋生了实习机会被中介机构明码标价的现象。据了解,此类服务包含一系列的内容,由中介机构将求职者的简历投给意向公司,随后还会有专门的导师进行技能的培训等。除此之外,一些中介机构还会隐晦的提出“内推保过”的服务,而相应的费用也会增加。用人单位除了进行校园宣讲,社招之外,“内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省事、省力、而且更加高效。只要你工作能力强,公司员工都是愿意作为你的推荐人,并且还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可见“内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
对于这种付费实习的现象,各方意见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求职者通过购买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无可厚非,但是变相购买“实习机会”就违背了公平原则,也会助长不良风气。有些中介机构,借用“内推保过”之名推销课程,如果求职者购买了此类服务,后期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均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旦发生纠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相关法律的空缺和监管不得当,个别中介会钻空子,这就需要求职者花时间和精力去评估和考量。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招聘信息的不对等,只有正真建立起招聘者与求职者零距离对接的机制才能杜绝此类现象。在此,建议求职者还是通过校内推荐、校园招聘会或大型招聘网站等正规渠道去获取心仪企业的岗位信息。同时,求职者还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综合实力上,实习经验毕竟只是一个敲门砖。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用人单位更看重于实干能力,无论是在知名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有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才是我们实习的初心。(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