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权威科普粉碎“科学”流言
2018-01-08 09:03:16 来源: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狂犬病疫苗无效?引力波被发现,需穿“防引力波辐射服”进行特殊防护?昨日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揭晓。(1月7日《新京报》)

2017年十大“科学”流言何以有市场、传播广?它能够给人们怎样的启示呢?

从分析不难看出,这些“科学”流言都曾在网络上流传一时,它们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时下已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带来工作、学习、社交等等便捷红利的同时,也让人们饱受“谣言漫天飞”的蛊惑、鼓噪。应该承认,眼下,手机已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身体“器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诸多网友一事当前,先是网上“百度”,习惯于从网络上收集信息、获取知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便瞅准、利用这一趋势,加紧进行“伪科普”——上传无中生有的谣言、没有考证的流言、道听途说的传言,有些不明真相的网友也加入“转发”之列,助推了这些“伪科普”传播,让其他普通受众难辨真伪、不知所措。

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和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评选出的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譬如“紫菜粉丝大米都是塑料做的”、“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因为喷了防腐剂”、“一滴血就能测癌”、“狂犬病疫苗无效”、“受冻会导致关节炎”等等,无不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当初乍看都有“十分相信”的网络“科普”,到头来竟是谎言、流言!

笔者在想,之于网上海量信息,尤其是一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帖子,一般普通受众很难判断识别。破解上述难题,简捷、实用的路径似乎就有一个:权威来“导航”。普通网民,面对那些凭借相关常识,一看就知是伪科学的,要自觉抵制,不信不传;对于那些难辨真伪的,首先不转发、不当“二传手”,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相伴相生的,有传播,就有责任;再是要向专业人士咨询请教,让权威判断甄别。

总而言之,“科学”流言之所以有市场、传播广,原因似乎比较多,其中之一就是与“科学普及不够,权威声音缺位”有关。因此,要防止“科学”流言的再次发生,广大网民要多学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增强抵御“科学”流言能力;我们的权威部门、专家学者要及时发声,走在谣言前面,一旦发现“伪科普”网帖出笼就要即刻辟谣,以正视听;我们相关方面也要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从更权威的倡导普及、更精准的解疑释惑、更细致的公共服务、更有力的健康宣传做起!(杨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