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看到更多蓝天”应成为一种使命
2018-01-08 09:00:47 来源:汉网

日前,四川省环保厅召开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视频会,会上盘点了2017年的“蓝天保卫战”总体情况。记者了解到,四川省已经完成“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其中,2017年PM10、PM2.5平均浓度双下降,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成都等14个市(州)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月7日 成都日报)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对于党和政府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人可以置身环境危局之外。因此,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积极行动,从制度层面加大治理力度,更需要每一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与政府形成合力,积极参与、共同监督。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已经成为了突出的民生问题。为此,四川省在环境保护上措施不断,首先在能源结构的优化上,2017年全省煤炭消耗比2013年削减18.6%。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累计替代电量超过80亿千瓦时。其次在推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上,全省加强了车油路综合治理,完成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0余万辆。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政府的功劳,更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理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生态文明建,还是绿色发展都需要制度的保障,不管是哪一地区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就需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环境资源管理制度。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可以说,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作为地方政府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务求实效,努力逾越环境生态的瓶颈,真正使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雨露/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