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成立“煎饼馃子分会”,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分会会长宋冠明表示,将制定行业标准,从手艺、定价、服务等各方面对入会商家进行规范。(3月19日 《北京青年报》)
一直以来,煎饼馃子凭借其口感鲜美、制作快捷的优势,广受大众喜爱。但多数人对于其历史渊源和演变传承却知之甚少或并不关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遍布大街小巷的煎饼馃子摊位,其招牌上所写的大多是“果子”而非“馃子”。用“果”代替“馃”,或许是出于“果”字笔画较少、便于书写的原因,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这一字之差也体现出很多人并不熟悉“馃子”的传统及由来,没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传统美食文化。
因此,成立“煎饼馃子协会”,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有助于煎饼馃子正宗手艺的传承和美食文化的宣扬,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手艺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协会能通过制定规范准则的方式,对食品定价进行约束,能有效规避市场乱象。此外,通过规范制作流程和着装卫生,能让更多民众品尝到既美味、又干净的美食,这是互利双赢的事情,值得鼓励发展。
但笔者认为,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大众喜好,适当将新元素融入传统手艺之中,对传统手艺进行创新式发展。例如,许多卖家在制作煎饼馃子时,都增加了芝麻、火腿等大众化的新食材,尽管这些食材并非是正宗天津煎饼的组成元素,但其仍然得到了大众认可,成为了大众喜爱的新口味。因此,手艺传承者可将这些新元素融入到煎饼文化中,为传统美食赋予各式风味和时代特色。
天津煎饼馃子协会的成立,为其他传统小吃的手艺传承提供了新思路。传统美食需要通过规范化的方式加以传承保护,需要制定专门规定、打造专属特色品牌。但在传承美食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品质正宗、原汁原味,也要注重民众喜好、适度创新。毕竟传承手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美食文化永续流传,也是为了做出能为更多民众所接受的美味。只有将“新意”寓于传统美食,传统美食才能名号更响,才能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