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手机控?举手!
没人……
现代人越来越依赖手机,手机也越来越像“手雷”,随之出现的健康伤害也越来越多,颈椎腰椎病、近视等,最近出现的一款叫“僵尸手”。
大学生每天玩6小时手机变“僵尸手”
大三学生王欣在半年前跟风换了一5.5寸的大屏手机,玩游戏、看视频感觉爽多了,可最近半个月,王欣发现右手有点不对劲,开始是指尖发麻、不灵活,之后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不能动,很僵硬,一碰就疼。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医生诊断王欣患上腱鞘炎。
王欣告诉医生,自己用手机时习惯用右手握着手机,右手的食指支撑屏幕,拇指在屏幕上划划点点。
因为喜欢用手机玩游戏、玩社交网络,王欣每天都要花五六个小时以上在手机上。医生说,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僵尸手”。
老年人更容易中招
如今玩大屏智能手机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操持家务的大爷大妈也成为了“手机族”,整天离不开手机。
在这种“二合一”的作用下,老年人的症状往往更严重。
在武汉市普爱医院手外科,一个月要接诊约二十名“僵尸手”老年患者。
这或许是“僵尸手”的前兆
近日,有名网友低头玩手机,突然觉得自己的尾指有点奇怪,放下手机好好检查了一下,然后就吓尿了……
对比下两只手就知道了,
这是另一只不常握手机的手。
尾指还是正常的直的手指吧↓↓
另一只手指↓↓
第二个关节的地方突起变形……
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尾指,也吓尿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刘忠军说,这些手指关节变形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理论上,由于长期一个姿势使用手机、鼠标,有可能导致手指关节变形,但是发展过程比较漫长。
大块头手机更容易导致“僵尸手”
武汉市第三医院骨二科胡海清主任说,手部一般有两个姿势:一是休息位,此时手部的劳损相对较小;二是功能位,如握拳、抓捏等。手处于功能位时,腕关节背伸约在20度至25度。
长时间使用大屏手机,拇指就要长时间保持外展,小指托底,整个手掌也会超出功能位的位置,短时间内没有感觉,时间长了就会引发劳损。
医生们的共识
眼下智能大屏手机越来越流行,很多人都是小手拿着大尺寸的手机,一定程度上导致“僵尸手”一路走高。
男、女选手机,尺寸各不同
得了手机手很麻烦,轻的得用支具制动,一般得固定两周。重的还得考虑手术治疗,做腕管松解手术。
选择合适的手机宽度,是预防“僵尸手”的好办法。
衡量手机宽度的“金标准”——最好不要超过虎口到食指第一节的距离,3.5寸至4寸的手机最合适。
当然,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如果玩手机时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握持感不强就说明不适合你。
男性的手掌相对较大,选择大屏幕手机问题不大,但大部分女性手掌较小,较适合的还是4英寸左右的手机。
“反向操”挽救“僵尸手”
“反向操”则能够帮助“手机控”:每使用45分钟的手机,就应该朝长时间保持的体势的反方向拉伸、转动。
“比如长时间用拇指点屏幕,就应该让拇指朝手背方向伸展、随后以拇指指根为圆心,指尖朝上画360°的圆圈,每个动作多做几次,活动十分钟左右。”
平时还可常做手指保健操:伸开五指再并拢、双手互相揉捏、旋转手腕等方式都可以有效预防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