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顾虑重重 你有认识误区吗?
2018-04-27 22:09:18 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李孟) “一些市民对街头献血方式存在疑虑,担心不做血液检查,献血质量无法保障,这是最大的误区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害怕被感染也使不少人群对义务献血顾虑重重。其实,采血所用的针头及血袋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医疗耗材,血液的采集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要求,绝对保证“一人一针”,不会发生感染疾病的现象。

此外,各地时不时传来“血荒”的消息,为什么一直宣传无偿献血却仍旧出现“血荒”的窘境?患者用血有哪些来源?对此,中国商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个献血点,了解当前的献血情况。

互助献血容易“跑偏”

在互助献血这一方式下,如果患者需要用血,亲友可以通过献血,并凭献血证为患者换取等量指定血型用血。

按照此前的要求,今年3月31日是取消互助献血的最后期限,届时除个别边远地区外,我国几乎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将全部来自于公众自愿自发的无偿献血。在此之前,我国血液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互助献血、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流动无偿献血。

什么是互助献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在互助献血这一方式下,如果患者需要用血,亲友可以通过献血,并凭献血证为患者换取等量指定血型用血。如此一来,亲友献的血能够保证直接等量兑换成患者所需用血的数量,能够解燃眉之急。相比之下,互助献血的指向性、目的性更明确,当无偿献血者严重匮乏时,互助献血可以起到迅速动员献血者的作用,从而缓解供血不足的状况。

从现实来看,各地血液供应不均,供需矛盾程度不一,一些大型手术多的医院和地区用血量大,使得供需矛盾更加明显。互助献血能够让患者及时用血,但由此也衍生出一条灰色产业链,由于旺盛的血液需求,贩卖血液的现象至今仍未杜绝,通过互助献血的模式反而催生出了血液买卖的“黑市”。

这种有偿互助献血在一些医院的血液科尤为常见。由于血液科的患者常需要大量血小板进行手术及维持期间的治疗,而血小板的储量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需求。因此,血液病患者所需的血小板多来自亲人和朋友的互助献血。然而,即使是献成分血,两次献血之间也具要有几周的间隔时间,单靠亲友的互助献血未必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不能每次都要求病人家属去献血,加之现有的流程无法确认献血者是否是患者的亲友,由此衍生出了一种新的生意,由血贩子作为中间人,寻找献血者,付以报酬,然后转手高价卖给用血者。

另一方面,互助献血的血源是否安全,患者检验成本高,主管部门对此也难以监管。北京市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宫济武曾表示,互助献血虽然表面上解决了血液紧张的问题,但是对于推进无偿献血事业来说是一剂“毒药”。

当互助献血占无偿献血比例大于5%时,就存在血液非法买卖的风险,催生出有偿互助献血。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原则上仅在稀有血型和急救用血等情形下启动互助献血,应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2016年,我国的互助献血率降至3.2%。

今年2月,北京下发了《关于强化无偿献血与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后将停止开展互助献血工作,加大团体献血招募力度。而停止互助献血,一时间导致了部分病人用血紧张。

无偿献血存认识误区

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仅是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白细胞在1至2小时内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与互助献血指向性明确不同,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流动献血将会根据患者的指数按照紧急程度分配。2017年,我国的无偿献血率首次突破1%,达到1.05%,然而仅依靠个人和团体无偿献血,部分地区的用血压力仍旧很大。记者了解到,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容易受天气、人流、临床用血需求等因素动态影响,夏季和冬季是“献血淡季”,此时血库容量容易告急。

对献血的疑虑和认识误区,是影响公众献血的一大障碍。对卫生情况的担忧、用血信息不公开、献血利益得不到保障,也导致许多人不愿意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顾虑重重 你有认识误区吗? 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为了鼓励无偿献血,各地对献血者也推出了多项奖励政策。

一天中午,位于北京某商场外的献血车旁人来人往,但大家匆匆赶路,鲜少有人上车献血。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行人,询问他们是否考虑过在这里献血,大家的顾虑各有不同。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认为献血车上献血不安全,可能直接到血液中心或者医院献血才正规,但平时自己比较忙也不会为了献血主动跑一趟医院。“看到这么简单的一辆车,我会怀疑里面的卫生情况如何,我要是去献血会不会反而感染什么病。可能感染是小概率事件,但有这种风险我就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许多人担心的献血是否会造成感染这一疑问,工作人员表示,正规血站用于献血的都是一次性用品,根本不存在感染风险。

另一位女士则表示不信任这些流动献血车。“我献血之后,完全不知道我的血最终流向了哪里,帮助了谁,如果这些环节不透明,我可能还会怀疑我好心献的血流到了血贩子手里。”

也有人担心,采血会有害健康,使个人免疫力降低。事实上,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仅是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白细胞在1至2小时内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为了鼓励无偿献血,各地对于献血者也推出了多项奖励政策。南宁市推出了“三免奖励”,即免政府投资的市管公园、A级旅游景区等场所的门票,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到市属及各县(区)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免交诊查费。在河北,献血者也可以免费游览旅游风景区、免费乘公交、免交门诊挂号费、终身免费用血。广州也提出献血者除了在用血上获得优待外,在积分落户上也将获得奖励。

团体献血量有待增加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一直与多所学校、多家单位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团体献血活动,并在今后加大团体献血招募力度。

献血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你年龄在18到55周岁,体重在45千克以上,都可以献血,献血前一晚不要熬夜,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献血时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反应。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等症状应暂缓献血。他们所在的献血点平均每天有十几到二十个人前来献血。北京共有30多个站点,他们所在的这个站点人相对较少,有的点人比较多。献的血经过分离、检验后,将进入血站,由血站分给各家医院。

记者登上献血车,此时车上有一位献血者陈先生正准备登记献血。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这次是来北京出差,看到献血车就临时决定。“我不是第一次献血,之前在外地献过三次血,十五分钟就完事了,其实献血没想象中那么可怕,我一般就献400毫升,献完血该干嘛干嘛,不会觉得身体虚弱。可能大家把抽血想得过于可怕,其实对自己没什么坏处,又能够帮到别人,这是好事,我也会坚持做下去。”陈先生说道。

相比之下,团体献血的数量就高了许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组织到学校或单位集体采血,每次大概可以采集200到500个单位的血液(1单位为200毫升),如果按照每天30人前往献血车献血,每次献血1个单位,至少要一周才能采集到一次团体献血的血量。因此,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一直与多所学校、多家单位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团体献血活动,并在今后加大团体献血招募力度。

除了增加团体献血外,街头流动无偿献血也变得越来越方便。记者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先后新建并试运行了7个无偿献血点,分别位于西单联通大厦、天坛公园东门、昌平悦荟万科、中央电视塔、中发百旺商城、北京植物园南门和玉渊潭公园。

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一辆献血车停在人行横道旁。献血车的旁边,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拿着喇叭大声宣传鼓励大家无偿献血,旁边的工作人员也在向过往的行人发放无偿献血的宣传手册,不时有人上前询问献血的事宜。“献血就是你把自己的血液捐献出去,可以帮助到那些病人。你帮了他们,他们就不会那么难受了。”献血车外,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向她的孩子解释什么叫无偿献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