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刘坤维涂晓晨)我国约有400万因各种角膜病致盲的患者,但每年仅5000患者可获捐进行角膜移植。湖北枣阳农民鲁德红很幸运,作为华中地区首个移植人工生物角膜产品的患者,昨日回医院复查时,他的视力恢复很理想。
鲁德红今年43岁,去年11月初,他左眼突然红肿、疼痛,渐渐失去视力,仅剩光感。12月3日,老鲁在武汉协和医院被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
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介绍,真菌性角膜炎治疗难度很大,只能进行角膜移植,否则只能摘除眼球。因角膜资源紧张,等待移植几率太小,考虑到老鲁是家中顶梁柱,他建议其申请免费人工生物角膜移植名额,不仅能挽救左眼,还可免去1.5万元生物角膜的材料费。
上月8日,老鲁接受移植手术,术后逐渐恢复视力。昨日,他来汉复查,移植后的左眼裸眼恢复至0.4,矫正视力可达到1.0,等3个月后拆线,视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张明昌介绍,这种人工生物角膜由武汉协和医院参与研发,是世界首个成功上市的人工生物角膜,目前正处于正式上市后的全国推广期。为公益性营销,人工生物角膜(艾欣瞳)爱心联盟伙伴在国内首批捐赠100枚人工生物角膜,湖北首批共捐赠8枚,其中协和医院4枚,待正式投产后,预估年产30万枚,有望缓解供体来源困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