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这么闹,娘娘都不忍看了
记者邱晨
“寻人启事:严子贵,你不待武汉吗?老特再也不逼你结婚了,趁早回屋地过年!你老特严守成”
1月19日,武汉晨报A15版娱乐版,一则只有寥寥数个大字的广告,占据了版面的半壁江山。
报纸一上摊,这则广告便成为当天的热点话题——读者们纷纷询问:严子贵是谁?也有不少读者为父亲严守成操心:不知道这任性的儿子,是否已经看到了父亲苦心呼唤……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只是22日刚公映的电影《一家老小向前冲》的宣传广告。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强烈的话题性配合即将过年的时间段,却在读者群中引发轰动——这种特殊的广告营销方式,也为这部小量级的电影,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去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元,国产电影前所未有的超强吸金能力,除去自身题材和明星阵容之外,营销无疑已经成为吸引票房的中坚力量。回顾最近几年,国产电影的营销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亮瞎人眼,而剑走偏锋创意不停的营销手段,也给电影的最终票房加分不少。
自从中国电影开始市场化,话题炒作一直是常规手段,和品牌营销一样,随着互联网向移动化、社交化发展,话题营销也逐渐碎片化,强调互动。
去年《煎饼侠》创造了票房奇迹,但影片的成功,除了原本《屌丝男士》的IP效应外,导演大鹏亲力亲为电影“卖傻力”路演宣传更是功不可没:该片全国一共跑了31个城市、188家影院,举行了211场见面会,创造国产电影路演之最。
不仅如此,影片上映前后,大鹏又是去蓝翔,又是去摊煎饼,就是要将电影槽点制作成全民讨论和吐槽对象,辅之以微博大号的协助推广,引发目标群体参与,形成广泛传播。然后又有#燃爆青春的古惑仔#冲上话题榜,掀起一阵怀旧风。还有那首洗脑神曲《五环之歌》,在秒拍和小咖秀里形成有趣的模仿热潮,被玩得那叫一个嗨呀,说实话。
同样为营销变身“拼命三郎”的,还有邓超。当年其导演处女作《分手大师》最终收获了6.66亿元的票房,他为了这部电影,自毁形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宣传期间,邓超四处奔波,每到一地就大跳“逗比舞”,或者玩快闪。有网友调侃,整个宣传期,“邓超的裤子就没有正经穿好过,舌头就没有好好待在嘴里过,脸就没有好好洗过”。
而今年的《恶棍天使》,邓超和老搭档俞白眉则复制了大鹏的疯狂路演模式,甚至跑到三线城市见影迷,因此虽然影片的口碑不好,但票房收入却妥妥地又过了6亿。
而更拼的还有电影《我是路人甲》,因为让明星写影评这看起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却做到了,而这个明星还是大名鼎鼎的梁朝伟。
2015年5月,电影《我是路人甲》在香港举行了一场小型试映会。活动结束之后,梁朝伟为其写了一篇标题为《听见流星的声音》的影评。文中对尔冬升新片《我是路人甲》颇多赞美之词,并回顾了自己的演艺之路,文辞朴素却精致。众网友纷纷点赞梁朝伟的文笔,更有网友表示这是梁朝伟的高考满分作文,姚晨也转发影评全文——对于这么一部小制作电影来说,这样的营销方式引发了大量围观,简直不能再赞了。
闹!
玩催眠放弹幕挑战冰桶
徐峥为了电影全面开挂
营销是一种广告行为,除去之前的有钱好办事,实诚办大事外,创意才真正是营销的命脉。而电影营销,则是最好展现创意的舞台。
2014年五一档,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师》公映,而在首映发布会上,片方竟然真的请来了一位催眠师,现场邀请了几位媒体人员上台试验催眠。当你看到一群人在台上被催眠师催眠后做出各种古怪表情、扭曲成各种奇怪姿势的时候,你只能对《催眠大师》的营销点一个赞。
而作为最近几年最具话题的电影之一,《小时代》系列在郭敬明的把握下营销也做得风生水起。2014年《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映时,恰逢“弹幕电影”在大银幕上初现身,这也正好给了观众一个吐槽的机会。虽然弹幕电影没有普及,但对于《小时代3》这种满身都是槽点的电影,无疑对其票房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年上映的《麦兜我和我妈妈》虽然是一部动画片,但那个呆萌可爱的小猪仔麦兜也“参加”了热火朝天的冰桶挑战赛,一时间成为微博和朋友圈的新宠。
周迅和佟大为主演的《我的早更女友》,则选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剧组就推出了一款公益视频,佟大为戴上假发穿上高跟鞋,变身女性。周迅则用旁白的方式呼唤大家关注女性健康。
而去年上映的《港囧》,则将创意营销玩到了极致——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经历了《人在囧途》、《泰囧》的火爆,大家对徐峥的第三部影片并不看好,特别是王宝强变成了包贝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港囧》最终席卷16.1亿票房。
这个成绩的取得不得不说与其花样百出的营销方式密不可分,变身乔布斯,大搞内衣发布会,扮委屈……不过,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非其独具一格的海报莫属,其将海报营销发挥到了极致。祝贺竞争对手《捉妖记》票房大卖海报,定档925的发布会海报都别具一格,特别是从距上映30天时,每天发布一张倒计时海报,整整30天不同款,给影片赚足了眼球。
壕!
买整版广告只写几个字
包机场草坪半年打广告
晨报的“寻人启事”,只是电影《一家老小向前冲》方言广告的十分之一——这部影片一共采用天津、湖南、东北、广东等10种方言配音外加普通话版本总共11种配音方式。而影片上映之前,电影片方特意制作了10个不同版本的方言“寻人启事”广告,分别投放到当地最有号召力的纸媒上,这种另类的广告营销,也为这部小成本电影赚足了眼球。
其实这种包报纸半版甚至整版广告,只写几个字的话题营销,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纸媒上。早在2014年情人节前夕,陈思诚执导的《北京爱情故事》,便在新京报包下整版推出类似的话题广告,整个广告版十分干净,只有寥寥数字,如此土豪却有创意的广告,引发轰动效应。
随后,类似高圣远示爱周迅的广告、韩寒《后会无期》广告,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华语电影营销事件的一抹亮色。
有壕的,自然有更壕的——有钱的片方,自然也有更任性更具创意的营销手段。
2014年底上映的姜文作品《一步之遥》,从当年9月份到次年2月份,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收费站旁包下一片写着“3D大电影一步之遥12.18姜文”字样的大草地——这也就意味着,这半年时间降落北京首都机场的不少乘客都能看到这几个大字。该广告一经发布,立马就引发业内外一阵“姜文超霸气”、“片方太土豪”的赞叹声。
虽然最后《一步之遥》的票房不尽如人意,但如此大手笔且创意满满的做法,堪称近年电影营销事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
《一步之遥》霸气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