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佳峰汪鹃通讯员何志武
今年55岁的李永健对新媒体并非先知先觉,2011年刚到职长江职业学院就任党委书记时,他还不知道微博为何物。从该校宣传负责人处了解到微博的功能后,当即让对方帮自己开通了微博,他认为微博快捷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学生们的事务。
同年5月7日,李永健开通新浪微博@武汉李永健。没想到一晃30天了,没有一条私信,也没人关注他。“当时并没有刻意宣传自己的微博,觉得应该顺其自然。”李永健回忆,很长时间没人理会多少有些失落,没想到第31天来了一条私信。
“上大学为何也有不公平的事情?”6月7日,一位学生给李永健的微博来了这么一条没头没脑的私信,但李永健并未忽视,反而如获至宝,认真地与该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到动情处时忍不住“长篇大论”。李永健觉得,“这个问题虽然有点大,但事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一定要重视,需要给他一些力量。”
记者辗转联系到第一位给李永健发私信的学生,他告诉记者,他是通过微博附近的人找到@武汉李永健,当时并不知道他是谁,刚好自己思想上有些疙瘩,看到很多不公平的事,就想跟这位陌生人聊聊。当得知@武汉李永健就是学校党委书记时,不免有些汗涔涔。
从此,书记开通微博与学生互动的消息不胫而走。短短数月,3200名学生成为“武汉李永健”的微博粉丝。
回私信,从不超过24小时
让李永健没想到的是,处理完第一条学生的私信后,自己的微博信箱就开始火爆起来。
“李书记,我在食堂买到了一瓶过期酸奶了。”“李书记,我们寝室有人打麻将,根本无法安心看书。”“李书记,外面实习单位不顾我们死活,昼夜加班……”高峰的时候,李永健一天收到10条私信,让他有些应接不暇。如何提高回复效率呢?李永健开始练习打字速度,快的时候每分钟40个字以上;另外他将琐碎时间全部利用起来,如中午午休、出门坐车,甚至上厕所的时间也不放过。
一天到晚抱个手机,偶尔引起家人的不悦,得知实情后,也都大力支持。“有时候,回到家里半夜还在回复私信,不少学生是夜猫子。”李永健表示,最晚的时候凌晨3点回过学生的私信,他不想让学生等得太久,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所有学生私信24小时内必回,不让私信过夜。
一次,原工作单位同事来长职,书写了一幅字匾送李永健,节录毛主席诗句“胜似闲庭信步”,挂在办公室墙上。李永健调侃:长江职业学院基础很好,但问题也很多,难度很大,工作中很难“闲庭信步”,就看在微博里能否达到这个意境。
拿定了这个主意,他便坚持了四年多的微博“值班”。只要是该校学生的微博,他统统关注,只要是学生的私信,点滴小事,他每条必复。
李永健希望做个大学生身边的书记,和师生一起办好学校的事。
李永健被师生亲切地称为“微博书记”。
本版摄影记者李子云
“我是财经学院的学生,寒假在校外做兼职,短时间在外面租房子很难,可否住在学校?”今年元月11日,李永健半夜收到这样一条私信,虽然要求与学校的有些规定不相符合,思忖半天还是给这位学生回复:原则上放寒假应该回家,但特殊情况可以联系学校辅导员提出来,学校再来研究处理。说研究就研究,他马上便将相关工作进行了布置,统计留校学生人数,集中安排。
对于李永健而言,回复私信只是个工作手段,解决师生问题才是他的核心。“一般是当天回复后,次日就安排科室进行处理,简单问题当日就处理完毕。”李永健说,不把问题解决掉,仅仅网上回复一下,价值不是太大,也无法促进工作。只有将问题迅速解决,问题私信才会越来越少,开通微博第二年收到私信200多条,而2015年才收到100条私信,问题越来越少了。
据悉,微博“武汉李永健”从2011年5月7日开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加我,但最多只能加2000人,有些很少私信的还被我删掉,不停补充新的带问题的学生进来。”时至今日,4年半下来,李永健共收到了800多条私信,做到了件件有回复,而且不超过24小时,其中批示处理500条,均落实到位。
记者统计发现,李永健批示处理的私信500多条,8成是来自在校大学生,2成出自校内老师之手。学生反映主要集中在学生生活、实训实习等方面,其中一成涉及学习思想方面的问题;在老师的私信中工资待遇、民主生活、职称、学生管理等问题较多。
长江职业学院东区团委书记郑雪景清楚记得3年前接到李永健书记的一个批示:一张A4纸上学生要求安窗帘的私信内容,李书记批示要求辅导员做好学生解释工作,尽快安装窗帘。“能否实现当时有些怀疑,因为此前几年,辅导员就反映过女生寝室的窗帘问题,一直没解决。”郑雪景回忆,没想到一周内所有的女生寝室都安上了漂亮的窗帘,觉得李书记是个做事认真的人。
本版制图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