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
记者严珏
随着春节的临近,武汉晨报求职圈的圈友们已经开始谈论过年假期同学聚会的话题了。平时的小长假、黄金周、年假,大家总寻思着出门度假,唯独春节,那些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才会集中回家,趁着这个机会,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来个聚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每个人参加聚会的心情大不相同,有人盼着聚会,有人则是想方设法躲开聚会。
期盼型
心态一:同学聚会拓展人脉
“我们这个年纪,正是打拼事业、拓展人脉的时候,同学聚会是个很好的渠道!”已在职场打拼10年的杨剑,对自己参加同学聚会的“目的性”直言不讳:“原来的老同学中,有不少现在正活跃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通过聚会可以让老同学多关照一下。”
杨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大学是在武汉读的医药专业,现在在北京一家医用器械销售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华中地区业务。每年过年回武汉,他都要呼朋唤友,召集小学、初中、高中同学聚会,“尤其是在医疗卫生领域有路子的同学,更能聊得来,可以相互交换一下信息和资源”。杨剑说,虽然几次聚会花了不少钱,但他的收获也不小,“几笔大单子都是在同学聚会上聊出的眉目”。
心态二:工作烦恼只想说给同学听
在上海工作的小雪每年都特别盼望春节时的同学聚会。“一个人在上海打拼,特别怀念在武汉的青春岁月,见到老同学特别亲切,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交往上的烦恼,都能放心大胆地向同学诉苦,不怕丢人,也不怕被算计。”小雪说。
小雪从出生到上大学一直在武汉,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虽说也有几个中学和大学同学在上海,可平时都各忙各的,难得相聚,就算偶尔聚聚,也大多聊一些上海的新鲜事,很少会回忆那些曾经的青春岁月。但春节聚会就不同了,一帮老同学在一起,叙叙旧,相互调侃一下当年的朦胧情愫,各种工作生活的烦恼一下子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岁月。“那种感觉特别棒!”小雪说。
躲避型
心态一:身体和钱包吃不消
春节假期还没开始,小刘初四、初五、初六的时间就已经排满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同学聚会,一个接着一个。“缺席哪个都说不过去,可说心里话,我真不想像这样一个个地赶场子,正在发愁有没有什么好理由能搪塞过去呢”。
小刘说,从小到大,他的人缘都很好,就在武汉工作的他,平时常常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小聚,但由于不少关系好的同学在外地工作,一般只有春节长假时大家才能凑齐。前几年的同学聚会,他无一缺席,但今年,3场聚会扎堆,令他有些烦闷。“每次聚会虽然都是AA制,但一次也要二三百。算一算,这3场聚会怎么也要近千元。花钱也就算了,每次聚会还要灌酒,实在是吃不消”。
心态二:事业不顺不想参加
“看到自己微信同学群里大家为聚会的事聊得火热,想必大家对同学聚会还是蛮期待的,可我却想逃避。”刚刚辞去工作的李凡说。在接到聚会邀请的时候,他就开始筹划出门旅游,好找一个比较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拒绝聚会。
想当初,高中时期的李凡也是班上的风云人物,成绩好体育棒,如愿考入大学后,也顺利毕业找了份不错的工作,一直勤勤恳恳的他,就在去年明明有个晋升的机会,却因为上级领导的干预落空了,一气之下他提出辞职,原本是想出出气,没想到领导直接批准了。“这么失意的状态,怎么去参加聚会?以前我都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今年我可不想去被炫耀。”李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