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龚齐飞通讯员叶火生)“是不是黑气瓶,可能扫一下瓶上的二维码,就能追踪知道。”昨日召开的全市燃气行业管理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城管委将启动城区液化气储配站联网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督促瓶装气经营企业在供应点设置视频监控装置,中心城区瓶库使用燃气泄漏监测联网系统,逐步纳入全市天然气安全信息平台,气瓶都要有“身份证”。
市燃管办主任董宏理介绍,以往瓶装气有没有发生泄漏,几乎全靠有经验的师傅鼻子闻,去年,全市20个瓶装气供应点率先试行燃气泄漏监测联网系统,当液化气泄漏浓度达到爆炸浓度20%,就会触发探测装置,系统会给供应点安全员和企业负责人发送报警短信,如果安全员不能在5分钟内进行处置,系统就会通知区城管局和燃管办,再过5分钟还是没有处置,系统就会通知市燃管办采取措施,“十分钟三级响应,今年将在全市近300个供应点铺开。”
以往气瓶发生泄漏爆炸事故,由于没有追溯机制,往往出现瓶装燃气企业推诿责任的问题。今年,我市将探索要求每个气瓶上必须有本企业专有气瓶标识,并在气瓶充装检验后粘贴合格标签。“这个专有标识可能是一个二维码,就像是气瓶的身份证,这样就知道是哪家企业,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董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