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总理报告到底派送了哪些民生“大红包”呢?代表委员、改革亲历者和老百姓有何感受和评价?记者帮您一一拆开总理报告里的民生“红包”。
教育“大红包”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
社保“大红包”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
扶贫“大红包”
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
医疗“大红包”
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
保障房“大红包”
2016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消费“大红包”
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
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据新华社电)
交通“大红包”
活跃二手车市场,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