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狂人”唐山。(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讯(记者朱佳琦通讯员秦后国徐芳琳姬建建)从大二起就进实验室做最基础的化学实验,到研一明确研究方向,然后又经历了近三年时间、数万次实验失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4级博士生唐山,在控制高活性自由基反应选择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10篇SCI论文,个人总影响因子高达93.4。基于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受化学领域的顶级综述期刊Chem.Soc.Rev.(化学学会评论)邀请撰写了以“自由基烯基化”为主题的指导性综述,唐山为论文第一作者。
2008年,唐山怀揣着“化学梦”考上武大化学院。从大二起,他每天做实验至少到晚上11点,还主动放弃寒暑假,就连和女朋友相处都只能选在食堂晚饭时。没日没夜地重复着看似枯燥的化学实验,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当别人以“实验狂人”的眼光看他时,唐山淡定地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
导师雷爱文在唐山读本科时就相中了他这个“好苗子”,大四时就让他独自完成科研课题。曾对唐山说:“做化学,功利心不能太强,做科研要做到“安·钻·迷”,这句话让唐山“熬”过了最困难的三年。
唐山的实验成果,是将一种在化学领域内通常不被采用的活性中间体——“自由基”,通过特有方法将其应用到化学反应合成过程中。该反应模式克服了经典Heck反应(获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中难以实现烷基及杂原子烯基化反应的挑战,拓宽了“Heck反应”的应用范围,简化了一些抗癌药、抗艾滋活性药物等的合成步骤,既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有毒试剂的污染。近日,唐山的另一项自由基参与的炔基化反应拓展了人名反应Sonogashira反应的适用范围,相关成果被《自然》子刊的一位匿名科学家评审称赞:“这个工作非常新颖,而且会对这一化学领域的研究思路带来深刻影响”。
武大85后化学“实验狂人”
数万次实验实现可调控的自由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