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之间
2017-11-19 07:24:00 来源:汉网

奚蓓

古诗云,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平时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后两句,其实前两句起兴,才是反映新旧之间抉择之犹疑彷徨。想沾新又带旧,两头靠,结果可能新不新,旧不旧,两不靠。新旧之间分寸最难把握,特别是在剧变的时代,新旧交替之时。

那年,延安平剧院入北平城,在“平剧”的发祥之地接管戏曲的改进工作,一心要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恢复历史的面目”。1955年组建中国京剧院,提倡新戏,新思想,新主题,新人物,新故事,改革旧京剧。不过仓促之下,简单粗暴,改得观众并不买账,内行外行都不满意,老戏迷觉得不伦不类瞎折腾,新戏迷觉得扭扭捏捏放不开,大家异口同声说“旧瓶装新酒”,老戏迷嫌酒不地道,新戏迷嫌瓶不中看。改革的新戏夹在中间,真是东走西顾,惶惶然心里没底。

好在田汉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文艺上内容同形式的关系,不是瓶子和酒的关系。瓶子和酒是无机的关系,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有机的关系。再新的酒注入瓶子里,瓶子还是旧的。而新的内容注入旧形式里,是可以使形式起质的变化。”别太在意形式的新旧,内容新了,形式自然随之欣欣向荣,内容陈旧,再新的形式也暮气沉沉。新戏,就是一洗过去的旧颜,将新的内容注入其中,使传统古老的表现形式焕发新生。

田汉说到做到,亲自创作了京剧《白蛇传》和《谢瑶环》,表达的都是美好被毁灭的悲剧,但这种毁灭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徒然消亡,悲剧能够使观众看清封建思想的本质,从而自觉地与之决裂,进而接受新的思想。这两部戏虽然都是古代题材,但是经过田汉对其主题的重新确立,使它们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的光芒,成为戏曲改革的经典剧目。

特别是《谢瑶环》,田汉将它从陕西皮影戏的传说、地方戏碗碗腔的老本子,改头换面,几乎另起炉灶,创作出主题鲜明却不直白,头绪众多却不繁芜的新京剧,有历史的大格局,也有人性的小聚焦。如评论者所言,既有大江东去的慷慨激昂,也有小桥流水的幽幽情致。田汉将这些素材进行了巧妙的处理,使得它们都围绕着两个阵营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条主线展开,有力地突出了主线。全剧只有13场,篇幅并不算长,但却写得条理清晰,跌宕起伏。

难怪,此剧一上演,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紧要关口,这一部好戏极大地震撼了人心,在某种程度上也凝聚了战胜困难的力量,所以,各地方院团、各剧种都纷纷翻排改编此剧。

田汉1967年总结自己的剧本创作心得二十条,其中两条:

搞好起承转合:起——凤头一样秀丽(矛盾展开);承——鹅颈一样雄奇(冲突);转——猪肚一样饱满(高潮);合——豹尾一样有力(解决)。

学习传统戏曲手法:有头有尾,脉络清爽;环环扣紧,字字铿锵;观听咸宜,雅俗共赏;无话即短,有话即长。

拿来和《谢瑶环》两相对照,个中的甘苦与门道,不是行家里手绝说不出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来他在新旧之间拿捏的分寸:不薄今人爱古人。

面对新旧变迁,田汉曾说自己的宿命:我们从不悲观,只能赶快拿出人类伟大的力量来打别的主意。这个人没有了,赶快物色别的人;这出戏不能演了,赶快写别的戏。成败利钝都付之运命,只尽人力。尽管被人不断地破坏,我们仍在不断地创造。

这是田汉的运命,也是《谢瑶环》这出戏的运命。

北京京剧院京剧《谢瑶环》

演出地点:武汉剧院

时间:11月21日19:30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