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明白要趁早
以成功人士为榜样
邓文迪也不会像那些“学霸”,只看与考试有关的练习题。她常常钻进人文读物和历史读物的书架旁,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她喜欢阅读各种名人传记类型的书籍,古今中外,无一不读,这些书给她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名人成长的脚步,正是初中少男少女们学习的榜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孩子初生时,纯净得像张白纸,在纸上面描摹什么,将来就会印刻什么。当一张白纸都填上让自己满意的内容时,人的一生也就不会有遗憾了。
在邓文迪的这张人生白纸上,第一行是父母为她书写的序言,之后的正文便是她自己谱写了。谱写的内容,便是以那些成功人士为榜样的。
她被名人传记深深吸引着,一个又一个正能量的励志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处世原则,那些故事甚至曾经深刻“参与”过她人生三观的树立。
虽说没有谁可以一字不差地规划自己人生的道路,规划大了,容易好高骛远;规划小了,又是胸无大志。而邓文迪幸运地找到了精准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她亲手规划了自己的人生格局。
她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望最浓的时期,仿佛画满了田字格的作业本,每天做作业,看似枯燥,却可为将来做好铺垫,书写出绚丽华章。
可能有人认为她的成功来得太快捷、太顺利,带有一点点运气和偶然性。可是对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17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儿的见解如此透彻: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显然,邓文迪为了有朝一日的成功,准备了“十年寒窗苦”。因为她不想在遗憾和追悔中度过漫漫一生,她渴望有朝一日可以踏上通往理想的光明坦途。
正值初中时,她还狂热地拜读历史题材,那些资料不仅语言艰涩、内容枯燥,甚至有些典故无法完全理解,她都会请教他人,一一克服古文阅读的障碍。
当她看到各朝名都不同风格的建筑时,就会想去了解当时的市井文化;当她看到各代诗词大家的千古名篇时,就会想去了解他们的爱情往事;当她看到历代古战场和著名战役时,就想知道现如今的历史学者们怎样解读古代那些军事指挥家。
她读书的兴趣在此深深扎根,精神世界被一段段历史故事丰富着,葳蕤理想被一个个传奇人物丰满着,使她忽视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忘记了冰淇淋和棒棒糖的滋味……
她的脑海里总是盘踞着一个庞大的“帝国”雏形,她不知道那究竟代表什么,应该怎样划分属性,更不知道该如何消磨掉,只好跟着感觉走,继续去寻找它、构建它。
张吕清、赵光耀著
团结出版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