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巧用“牛心”补“心门”
2017-01-11 08:04: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记者刘璇通讯员雷薇

随人口老龄化,心脏瓣膜病已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据介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如不治疗,一年中发生猝死概率高达50%。

“心门”狭窄常年头晕,想换“心门”却因“门框”过小无法手术。5年来,婆婆每天像坐过山车一样天旋地转。近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用婆婆自己的心包和牛心包,将破损变形的“心门”修复。

八旬太婆“心门”狭窄常年头晕

住江岸区的李婆婆今年80岁,之前身体一直很硬朗,连感冒都很少得。5年前,正在散步的她突然晕倒,送医院检查发现是心脏瓣膜病,医生建议换心脏瓣膜。李婆婆身高不足1米5,体重仅有76斤,心脏主动脉也比常人要细小,换瓣不仅效果不好,还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

无奈之下,李婆婆只能一拖再拖。5年来,每天头晕目眩,像坐过山车一样天旋地转。生怕自己晕倒在马路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出门。去年12月底,时常胸闷憋气的李婆婆找到亚心医院。检查发现,心脏的4个“心门”有2个都已变形,没法正常开关,随时有猝死危险。此外,还发现严重的冠心病,两根主血管堵了70%以上,必须立即手术治疗。

年龄大、病情重、体重轻,手术风险极大。亚心医院心外科主任陶凉教授了解情况后,仔细评估病情,决定不换瓣膜,而是做瓣膜成形和搭桥手术。术中,陶凉将二尖瓣瓣叶上的钙化斑块一一剔除,用李婆婆的自体心包将瓣叶扩大,之后再将牛心包裁成三个瓣叶的形状,缝合到主动脉瓣上,残破变形的“心门”被成功修复。

“牛心”补“人心”不需用抗排药

“牛心”补“人心”会排异吗?陶凉解释“牛心包”并非是直接把牛心取下来直接用,而是经过一系列生产加工后做成“牛心包”补片,排异性很小。

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常见心脏病,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衰甚至猝死,目前治疗主要是进行瓣膜置换。绝大部分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需终生抗凝治疗。

陶凉说,瓣膜成形不仅可保留和维持患者自身的瓣膜结构,且术后只需短时间服用抗凝药物即可。主动脉瓣结构相当复杂,需承受的血压较大,做主动脉瓣成形对医生技术要求很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