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艳:术中超声是外科医生的“透视镜”
2017-09-20 07:14:00 来源:汉网

记者王恺凝通讯员田娟

如果你以为超声医生就是读读片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超声医生不仅能诊断,还能做治疗,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术中超声不可或缺,超声医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李开艳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微创手术需要超声“导航”,术中超声犹如外科医生的“透视镜”。

超声能确诊很多早期肿瘤

众所周知,由于超声显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灵敏度高、易操作、无损伤、无特殊禁忌症、可重复性强、费用低廉和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使得这一诊断技术成为现今临床各学科疾病的检查、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为诊断正确率高,同济医院的超声影像科每天都人声鼎沸,来找该科副主任李开艳检查的患者络绎不绝。

上周,一名从加拿大回国的病人一下飞机就直奔同济医院找李开艳做检查。她因为腹部经常疼痛,在加拿大被诊断为胰腺炎。但她不放心,因为症状不像。果然,李开艳一做超声,诊断不是胰腺炎,而倾向肿瘤。病人当即被收治住院治疗。

李开艳教授告诉记者,超声能确诊很多早期肿瘤,像1厘米的肝脏肿瘤、数毫米的甲状腺结节或乳腺结节都能看到。对于恶性水平高的恶性肿瘤,早发现就能早治疗,能救很多人的命。其他如胆囊、肾脏等器官的早期肿瘤,也都能在超声探头下显形。

对于超声检查是否有辐射的问题,李开艳教授给了明确答案:声波是机械振动发出的声音,和人讲话发出的声音一个意思。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频率高一些的声波,超声检查运用的声波能量小,对人体无损伤。

微创手术需要超声导航

超声除了术前诊断能为外科手术做最精细的准备,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术中还能为外科医生做“导航”。

李开艳解释,术中实时超声检查就如外科医生的“透视眼镜”,通过超声扫描实时动态监测并定位病灶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判断手术层次进展方向,引导医生操作机器手臂精确清除病灶。

“在国内,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在已发展得很成熟的、用于治疗肿瘤的“微创消融术’,需在超声技术精准导航下完成。”李开艳解释道,比如肝癌热消融,超声就像是一面“透视镜”,它能让医生看清肿瘤的位置,帮助医生精准地将消融针扎到肿瘤里去。随后,针尖发射能量,也就是加热后,肿瘤就会被“烧死”。被烧死的肿瘤逐渐形成瘢痕。

这种治疗方法伤口只有一个针孔那么大,是货真价实的“微创”,特别适合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培养一名超声医生

至少要十年

李开艳说,一名优秀的超声医生除了需要学影像学知识,解剖、内科外科疾病等知识也得无所不通,不然给不出有价值的诊断。此外,一名年轻的超声医生除了要掌握超声仪器的操作、超声图像的探查、超声术语的描写及超声报告的书写外,还必须掌握至少70%的常见疾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超声医生都是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

很多市民以为超声结果是机器读出来的,这是个误区。“超声检查是一个真正手脑并用的工作。”李开艳说,超生的片子是超声医生探查并采集的。每一个患者,至少都有10张以上的图像储存,对于比较复杂的病例,有几十甚至上百张。而且,所有的图像都需要超声医生边探查边思考、边分析,方可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最后诊断。

多数常见病虽不难诊断,但很多患者是“多病交错”,还有疑难杂症。这就要求超声医生得“见多识广”了,同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局限于临床医生的判断,才能给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同济,一位超声医生从进入医院工作,需要规范化培训3年,再经历较长时期主治医生阶段的磨练。其中少部分医生通过不懈努力和潜心研究,才能成为专业“神探”。“一名好的超声医生,没有十年临床经验出不来。”

专家介绍

李开艳,主任医师,同济医院超声影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介入超声组常务委员。

擅长腹部、浅表器官及外周大血管的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尤其是肝脏肿瘤疑难病例的超声诊断及微创治疗。

专家门诊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三、周五上午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