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中国游客“席卷”了日本。据统计,春节期间赴日中国游客总数至少有45万人,总消费金额预计为60亿元人民币。中国游客因购买力强被戏称为“会走路的钱包”。日媒纷纷用“爆买”一词形容中国人春节购物狂潮,并称中国游客为“救世主”。从化妆品、削皮刀、眼罩等小物品,到电饭煲、旅行箱等大件,中国游客的采购清单正在不断扩容。羊年春节,谁是最大的赢家?答案很可能是日本人。
马桶几乎卖断货
春节前后,在很多赴日旅游的中国消费者购物清单中,一种具有除臭、冲洗、烘干、抗菌等功能的马桶盖成为新宠。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个带回去,这种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的马桶盖价格不菲,即使享有境外人士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要2000人民币左右。有日本免税店营业员用难以掩饰的喜悦神情和拗口的中文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卖断货。”
电饭锅:别挑牌子了,哪家有货就赶紧买了吧!
央视驻日记者到东京的着名电器街秋叶原采访,询问一家免税店,一个上午有十几辆游览车,满载中国旅行团来采购。携带起来并不是很方便的电饭煲(电饭锅)大受欢迎,最高档的电饭煲合人民币1万多元,每天能卖出10几台,店员说:“买主80%是来自中国。”
不远万里从日本扛回大米
继抢购日本电饭锅和马桶坐板后,中国大陆旅客现在又掀起抢购日本大米热潮。
随着需求上升,愈来愈多中国人经淘宝网等平台,向日本的个人供应商直接购买日本米。
吹风机、保温杯……小家电同样备受欢迎类似电饭煲、马桶盖等看上去并不“高大上”的商品越来越受中国客人的青睐。实际上,除了化妆品、手表等传统热门商品以外,最近一些看似技术含量并非很高的小电器和家居用品也备受追捧,如吹风机、剃须刀、保温杯、美容棒、陶瓷刀等。贴心的设计或特殊工艺,成就了这些赴日购物的新动向。
中国游客在日本10天花掉60亿
这个春节长假,到访日本的中国游客总数至少有45万人。参照2014年1-3月中国游客人均在日消费约1.3万元人民币,总消费金额约为60亿元人民币,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游客“有钱任性”的购买力。
春节期间在日本满载而归的中国游客
东京三越银座店、大丸松坂屋等几家主要商铺的免税销售额同比增加2倍到5倍不等。富士电视台称,日本个人消费长期萎靡不振,今后抓不住中国游客就无法实现收入增长。
常有人抱怨中国游客说话声音太大,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但一位日本餐馆老板说:“如果没有中国游客,日本旅游业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不想抱怨什么。”
日本放宽对华签证
自1月19日起,日本放宽了对华个人游客3年多次往返签证的申请条件,取消对高收入层的访地限制,并将其签证有效期延长至5年。据日本官方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日本给中国游客发放了25万份旅游签证,创同期历史新高。
日元贬值让购物更“实惠”自2014年10月以来,随着日元汇率急跌等一系列利好措施,日本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目前,日元对人民币汇率约1元人民币兑换18日元水平。在最近两年半时间中,日元对人民币贬值约50%。这是自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现行汇率制度以来,日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最严重的时期。
此外,2014年10月1日起,日本退税商品扩展至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及香烟等。而此前的退税商品仅包括电器和服装。在扩大退税范围和日元贬值双重影响下,不少日本生产的名优产品在退税后的价格将成为全球最低。
"任性”背后是淡淡的忧伤【网民“王石川”】我国国民的购买力已经到达一个新高度,脱离曾经的‘买个便宜’,上升到如今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而买个马桶盖也要赴日的尴尬局面说明国内商品还远远难以满足国人的购买需求。而这种需求,不单是数量上的需求,更是质量和创新思想的需求。
【网民“知止777”】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事件再次说明,传统行业经过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仍然有市场。
【网民“嵩阳书生”】强调新兴产业,不要忽视传统产业。真正有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产品,何愁没有广袤市场;真正有一批靠科技和诚信实现壮大的企业,何愁没有经济新常态。制造业大有前途,制造业大有学问,推动制造和创造的融合,这就是“日本马桶盖”走红带来的启示。
【网民“汪忧草】洋货吃香暴露了“中国制造”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产品主要靠价格优势取胜,但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够,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做得不够到位。
小编点评:
日本马桶盖遭“狂购”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国民消费观念日渐提升,购买力逐步旺盛的今天,我们可否回过头仔细掂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必需品是否有可供创新、改良的空间?是否有类似的国际技术值得引进,以此来扩充和丰富我们的制造业、加工业?
(来源:据中新网、人民网、重庆晚报、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