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丨李猛:猛大的学术传奇
2015-03-02 12:07:20 来源:燕南园爱思想

专栏丨李猛:猛大的学术传奇

2015-02-28 爱思想 燕南园爱思想 燕南园爱思想
燕南园爱思想 \

ai-sixiang

爱思想网(曾用名燕南网、天益网),以专业、严谨,原创性和思想性着称的公益学术平台,数百位各科杰出学人的授权专栏是其最大特色。投稿和联系:isixiang@gmail.com。


李猛老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人如其名。1971年生,当年的辽宁省文科状元。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6年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1年在北大社会学系任教5年,曾获北大第六届十佳教师称号。2001年赴美深造,2008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Ph.D.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与社会理论。 20091月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目前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伦理教研室主任、哲学系主任助理。


作为老师,学生们尊称他为“猛大”。他的课几乎场场爆满。授课侧重文本分析,研读原典,通贯古今中西。不少学生提到,猛大的语速惊人,必须事后反复听录音,才能慢慢消化课堂上充实的信息量。上他的课是智识和精神上的极大挑战。


作为学者,跨学科的求学背景,广泛的涉猎和阅读,猛大活跃于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哲学以及法哲学等多个学术领域。虽惜墨如金,尚未出版个人专着,但他的学术成就广为人知,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学术大家的青年学者。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回忆说,李猛经常在食堂里排队买饭时,旁若无人地跟他讨论哲学,声音大得满饭堂的人都听得见,他只好唯唯诺诺,说你说得对。90年代,当时还是北大学生的李猛,和强世功、郑戈、赵晓力等同样志于学术的同窗好友,一起阅读福柯的书,后称为福柯小组,影响深远。(本期爱思想专栏推送赵晓力《无形的学院》即记录此段往事)

北大社会学副教授李康在全校通选课经典社会学“结课的时候,曾经引用了李猛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我有时总想,面对人类,你们和我身上都具有的种种愚蠢、贪欲、粗暴乃至卑劣,既能敏锐而毫不留情地予以指出,同时又能宽容地谅解这些永不改过、几乎毫无进步、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总是漫不经心的人们,容忍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痛惜他们所遭受的种种不幸,即使在最残酷黯淡的时刻,也绝不放弃改善我们自身和周围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并耐心地等待人们身上所表现的善意温暖的光芒,这些往往是我们这个灰暗的世界中真正的乌托邦。犀利而不粗暴,宽容又不盲目,坚持理性,面对现实,同时又不失理想和激情,这是知识分子以及所有社会成员的伟大美德。

本期爱思想推出李猛老师的专栏,认识这位兼具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理性的老师和学者。猛大将于3月出版其第一本个人专着《自然社会》,一起期待。

代表作品

1.“奥古斯丁与世界秩序的理念化”,《社会科学战线》2011第4期

2.“亚里士多德的运动概念:一个存在的解释”,《世界哲学》2011第2期

3.“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4.“笛卡儿论永恒真理的创造”,《哲学门》第1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马基雅维利的世界的轻与重”,《现代政治与道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早期作品

1、中国大陆社会学重建以来国外社会学理论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1994年06期[2]

2、舒茨早期着作中的意义理论,《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3期

3、“从‘士绅’到‘地方精英’”,《中国书评》,1995年总第5期

4、从帕森斯时代到后帕森斯时代的西方社会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5、“单位:制度化组织中的内部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秋季卷(和周飞舟、李康合作)

6、“迈向一种关系/事件的社会学”,《国外社会学》,1997年第1期

7、“常人方法学四十年:1954-1994”,《国外社会学》,1997年第2-4期

8、“拯救谁的历史 (评杜赞奇《从国家手中拯救历史》)”,《二十一世纪》,1998年第10期

9、“我们如何理解现代性?(评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学术思想评论》,第4辑(1998年)

10、“经典重读与社会学理论传统的重建”,《社会理论论坛》总第5期(1998)

11、“论抽象社会”, 《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2、学术、政治与自由的伦理,《读书》,1999年第6期

13、“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发表于《思想与社会》丛刊第一期《韦伯:法律与价值》(1999年9月)

14、法律与社会,载于《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2辑(总第4辑) 2000年5月

15、爱与正义,《书屋》,2001年05期

16、社会的“缺席”或者社会学的“危机” 原载于《二十一世纪》双月刊,2001年8月号(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页135-142

17、柯尔伯格的道德思想实验 , 原载《新青年》网站2002-07-30

18、那些沉默者的历史――从《疯癫与文明》到《规训与惩罚》,原载于新青年网站

19、如何改革大学?对北京大学人事改革草案逻辑的几点研究,学术界,2003年05期

20、大学改革与学术传统 现代中国大学的学术自主问题(编者导言)《中国大学改革之道》2004年1月

21、大学的使命:公民科学与自由教育,读书2004年01期

北大研究生学志
1、边缘人与市场过渡-一份理论研究纲要 1995年第1、2期(总第38、39期)
2、“当前史”的批判与福柯的风格 1996年第1、2期(总期42、43期)
3、两种知识 评强世功: 乡村社会的司法实践:知识、技术与权力――起乡村民事调解案1997年第3期(总期50期)
4、培养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传统 2005年第4期目录(总第83期)

出版翻译

1、《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2、《社会的构成》

3、《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等

4、《现在的哲学》

5、《韦伯:法律与价值》

6、《社会理论:现代性与本土化――苏国勋教授七十年华诞暨叶启政教授荣休论文集》

7、《中国大学改革之道》

口述史

1、关于时间的社会学札记 北大社会学系系刊《五音》总第四期 1997
2、在日常生活与历史之间 口述史札记之三 北大社会学系系刊《五音》总第五期 1998
3、口述历史中的声音与记忆 《往事》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4、1999年口述史课程讲义
5、口述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方慧容 李猛
6、集体记忆与社会认同-口述史和传记在社会与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李放春 李猛

专着

1、《自然社会》(待出)

(整理自互联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李猛老师爱思想专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