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一项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提示,睡过头也许是发生中风的一种预警信号。
作者:林菲菲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有句话说“吃洋参、不如睡五更”,但近日一项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提示,“睡五更”(10个小时)也许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长超过8小时的人,将面临更高的脑卒中风险,该研究于2月25日在线发表于Neurology。
研究共纳入9692名年龄在42-81岁的调查对象,进行为期9.5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记录调查对象的睡眠模式和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同时,对Ovid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发现,在调整了常规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长时间睡眠,即超过8小时睡眠的人群中,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6%。其中长期维持长时间睡眠者脑卒中风险更高,是维持平均睡眠时长者的2倍。
Meta分析显示,在小于6小时睡眠的人群中,脑卒中风险增加15%--看到这里,熬夜党们是不是乐坏了?少睡真的比睡过头好?遗憾的是,研究结果还显示,睡眠模式不稳定的人,脑卒中风险骤增,是维持6-8小时睡眠者的4倍!这里的睡眠模式改变指在4年中,从少于6小时睡眠时长跳转到大于8小时睡眠时长。研究中,睡眠模式改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小编按:那些平时熬夜加班,周末狂睡不起的人,也许同样需要注意了哈)。
研究人员Leng表示,目前他们还不认为长时间睡眠是导致脑卒中的原因,但前者是脑卒中风险增加的一个信号。医生们通过询问病人的睡眠时长,以及在近几年中睡眠时长是否发生改变,可进一步确认病人发生中风的风险,如睡眠时长从5-6小时跳转到9-10小时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即使血压等指标控制良好者,仍是需要警惕的高危人群。
此前已有不少研究提示睡眠时长和脑卒中之间的关联,但目前研究人员还无法就这一结果给出解释。睡眠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的水平,进而影响血压,不过,当研究组控制了血压因素后,发现睡眠时长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依旧存在。此前Leng的一项研究发现,习惯午睡的人群中,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一种炎症、免疫相关蛋白)偏高,提示睡眠模式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位中国学子在剑桥做的研究,文章第一作者Leng已就睡眠相关问题发表多篇SCI。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跃跃欲试了?科研并非都是严肃的实验,好玩的、贴近生活的问题,往往也是很好的科研课题。不过,忙于科研和临床的同时,别忘了保证健康的睡眠模式哈。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