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40年前周韶华等人创作情景,这个画展聚焦6位湖北艺术家
2018-09-21 23:00:00 来源: 冯爱华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0日讯(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朱莉)一张漆面斑驳的旧书桌、一把老式藤木椅,搪瓷水杯、暖水瓶,地上铺展的画纸 ……19日,“敢为先行——湖北群体(1976~1985)中国画探索研究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不仅回顾整理了陈方既、汤文选、鲁慕迅、周韶华、邵声朗、冯今松6位极具代表性的湖北画家群体图像,还在展厅还原了40余年前周韶华等画家的创作情景。
  改革开放前期的湖北作为“85艺术思潮”重镇,给当代中国美术界带来了风格的多元。1976年到1985年的十年间,湖北的艺术家们先锋性地突破了僵化、守旧、凝滞的绘画习气,其中这6位艺术家是当时影响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及风格多样化的最早萌动的实践者、探索者。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6位艺术家根据自己对时代、生活的感觉,自由地选取题材,为洪湖写意,为大别山写真,把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刻画得诗情画意。周韶华从西北秦汉文化艺术遗产中充实感受,陶冶气质,丰富表现手段;汤文选进一步根植生活,从中提炼鲜活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读书学诗,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和境界;邵声郎到鄂西山区深入生活,人物、山水一起画;冯今松则大量练字、学诗。
  展览除了展出6位艺术家的中国画精品约100件外,还有信件、笔记、文章、图片、创作手稿、艺术家使用过的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约50件,同时还制作了7个访谈及展览相关视频在展厅现场循环播放。
  本次展出的周韶华创作于1982年的《黄河魂》,正是他以黄河、长江、海洋文化为主题创作的重要作品。他花了6年时间完成4次黄河万里行、2次长江万里行,溯河源,穿大漠,跨越唐古拉山,往返数万公里。他的《黄河魂》等《大河寻源》组画,让山水画创造出“第二自然”,开掘出人物画所不能取代的意境,显示出新时代山水画的特征。
  “这些画虽然创作于三四十年前,但今天看来依然新颖、不过时。”89岁的画家周韶华1979年起曾出任湖北美术院院长,他参观展厅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里还复原了当时自己在湖北美术院工作时的情景,“就是过道上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屋子”,当时他兼任11个协会的领导工作,白天太忙,只能晚上在这个房间创作,“从晚上七八点,画到凌晨两三点,经常是整个美术院的灯光都灭了,只有我这个房间的灯还亮着”。因为桌子不大,他创作大画时要把画纸铺在地上进行。据透露,展柜中的一枝画笔也颇有故事,这支不起眼的毛笔是1945年抗战胜利前,周韶华在胶州战场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多年来一直用它作画,“笔杆开裂了,就用胶布缠起来、继续用”。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编辑:祝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