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辞职去高中教书,为志业何妨与世俗“逆行”
2018-10-18 23:5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17日,长江日报融媒体报道,两名大学老师辞职去高中教书。这两位老师一位原本为武昌工学院的副教授,另一位则是武汉大学的讲师,为了追求“手把手”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他们选择离开高校,到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工作。
  这则新闻之所以会引发关注,大概是因为两位老师的选择与一般通行做法相悖。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在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之间做选择,可能不少人会选择后者。从武汉大学离职,去外校教书的李彬老师也认可了这种观点,李彬老师坦言,在高中教书,收入并不比大学多,但是,要付出的精力却远远超过过往。
  面对工作选择,功利的考量无可厚非,工作首先是作为饭碗存在。收入待遇、物质回报等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对一份工作的判断。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事例,比如,为了涨工资而跳槽,没有了上升空间就离职。
  但职业和工作不只是饭碗,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职业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选择了一种活法。饭碗是生存,而人生的活法则是生活与发展,包括精神发展。职业性工作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抱负的舞台,是志业。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得到的精神满足和价值实现,有时会超越单纯的物质回报,成为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坐标,让人感到生命充满意义,时光没有虚度。
  相比那种纯粹功利化、浮躁心态的工作选择,哪里钱多就去哪里,什么工作轻松就去做什么,这两位从大学离职到高中教书的老师,确实是一股“清流”。
  这两位老师其实并没有离开教师岗位,在大学当老师是立德树人,在高中当老师同样是立德树人。但在这两位老师看来,高中老师与学生离得更近,能够“手把手”地教导学生,看着学生一步步成长、进步,职业的成就感、满足感更强,再累再辛苦也甘之如饴。这让人们看到了工作选择背后的可贵,作为师者的可敬,也让人们看到了关于人生活法的价值闪光。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一则报道,讲述了一位93岁的老教授,年已近百,还坚持一周坐诊四次,能够让老人在医生岗位上坚持半个世纪的动力,也是来自于内化在工作中的那份满足感。这个故事同样让人从坚守中看到了价值,看到了总有一种精神追求超越了世俗功利。
  对大多数人来说,职业和人生是一道选择题、必答题,也是一道思考题。我们总是看到年轻人在不同单位、工作之间跳来跳去,对工作不满意,对收入不满意,对职位不满意……总是有吐不完的槽,发不完的牢骚。这种心态一旦成为群体风气、社会风气,就会助长社会浮躁,影响社会价值。
  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超越单纯的功利和物质,把个人价值融入到对他人和社会价值的更大增益中,从而收获精神的快乐与满足,这正是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之所在。从两位老师的辞职故事中获得启示,答好职业的考题,人生的答卷。
  【编辑:符樱】
  (作者:李尔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