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亲历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工程奇迹
2018-10-23 13:27:00 来源: 长江日报


  通讯员叶常青 供图


  通讯员叶常青 供图


  通讯员叶常青 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3日讯“在大桥开通之前,我已经开车在全桥走了无数遍,每一个地方都非常熟悉,但我仍然期待正式通车的那一刻。”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生产副经理杨红说,在岛上呆了整整7年,如今终于盼得它开通,内心无比激动。
  从2011年9月到项目部以来,杨红总是战斗在最前线,西岛、东岛、海底隧道,哪里最忙他就在哪里,是公认的“拼命三郎”。一路走来,他见证了岛隧工程浇筑的全部沉管滴水不露,参与创造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工程奇迹。港珠澳大桥开通前夕,长江日报记者在珠海项目部专访了杨红。


  杨红。通讯员叶常青 供图


  通讯员叶常青 供图
  高负荷工作头发一摸掉一把,注重细节确保隧道使用120年
  “第一次来到桂山岛上时,内心还有些许失落,毕竟来到了一个孤岛,但随着一个个工程的进展,心里对这里越来越有感情。”杨红说,最初来时,这里属于外海孤岛,岛上的通讯塔没有开通,也没有物资。
  每天天不亮,杨红就早早来到工地,晚上11点钟还要到现场去巡查一遍,经常是刚刚回到宿舍睡下,半夜的电话铃声又不时把他吵醒。刚来的头两年,因为事情太多太杂,还未形成流程规范,杨红患了严重的失眠症,醒了往往就再难入睡。
  “任何问题都不能过夜,一道工序的卡壳,就会影响到后续施工作业。”杨红说,最初几年高负荷工作心理压力大,头发经常一摸就掉一把。但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桥梁人,能参加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杨红所在项目部负责的正是全桥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这是迄今世界长度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工程。
  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其中沉管隧道长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而成,每一节标准沉管长180米,重达8万吨,号称“沉管航母”。为保证沉管预制质量和工程进度,所有沉管管节全部采用工厂法流水线预制,这在国内尚属首例,为世界第二例。
  2011年8月,首个沉管预制系统安装启动。作为现场大管家,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杨红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节沉管浇筑前,至少钻两次钢筋笼。每次检查都要看是否有未清理干净的烟头、焊接头、扎丝,是否有未封堵好的注浆孔,有没有破损的垫块…… “海底隧道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哪怕是疏忽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能造成极大的质量隐患。”


  通讯员叶常青 供图


  通讯员叶常青 供图
  第一次沉管浇筑,带病连续战斗40小时没休息
  在首个管节生产的那段时间,杨红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工地上,从早到晚都是和大家一起在现场吃盒饭,连轴转地工作。让他记忆最深的一次施工要数第一次沉管浇筑。
  2012年8月5日,首节管节浇筑开始,项目部从上到下都非常紧张,杨红更是压力巨大,这关系后续沉管能否顺利预制。恰逢酷暑,连日高强度工作让杨红到后续中暑高烧,声音嘶哑,工友们叫他休息一下。他用一口重庆普通话说:“没得事,我还坚持得住,一线的兄弟们更辛苦。”
  到工地医务室打完点滴杨红立即回到浇筑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连续战斗40多个小时。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首个世界最大的海底沉管顺利诞生,取得了中国外海沉管预制零的突破,实现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生产的开门红。
  为了让沉管水密性达到百分百,作为项目水密性攻关领导小组组长,杨红对筋加工精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振捣质量等每个环节都逐一梳理优化,确保33节沉管、近100万立方米混凝土、250多个接头,绝对不能出现渗漏,保证海底隧道安全使用120年的生命线。
  沉管预制顺利推进,安装顺利突破30米、40米大关。之后,项目部又顺利攻克世界首例曲线段沉管“工厂法”预制、顶推难关,于2016年9月完成所有沉管预制任务,所有沉管全部滴水不漏,创造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工程奇迹。
  在进行东岛大台阶、大斜板安装时,为保证不污染成品,杨红和工人一样,只穿一双薄薄的袜子,为了观察安装精度,经常要把脸贴在滚烫的小构件上。他说:“我们做的是最后一道工序,必须是零瑕疵、零容忍、零缺陷,不能留下任何遗憾。”在杨红和团队的努力下,预制的小构件“平坦如砥、光洁如玉”,安装的隧道扮靓了“最美海底风景”,铺设的东西人工岛大斜屋面成为“珠江口新地标”,铺装的沥青路面成为“最美海上通道”。(记者王谦 通讯员叶常青 发自珠海)
  【编辑:金鑫】


  (作者:王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