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人在老年大学教唱歌,每年要教1000多人
2018-10-23 22: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3日讯 (记者 田巧萍)学习唱歌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一般人肯定会说是人越少越好。但是在硚口老年大学,有两个超级唱歌大班,每个班的学员超过200人。就是这样的大班,还报名报不进去。
  这两个班的老师,是65岁的刘海明。
  教唱歌从做运动开始,200余人的教室没有人讲话
  23日早晨8时30分,上课铃声响,硚口老年大学三楼200多平米的大教室,上的是声乐课。特别的是,每个课桌上,都放着学号签牌,学员是那个学号,就坐那个签牌的座位。
  “就是这样两个唱歌大班要放好签牌,因为人太多了!”学校负责人介绍。
  课桌的四周,是加的凳子,200多人把一个200多平米的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来,我们先来活动活动。先动肩,再转一下腰。”刘海明站在钢琴前,跟大家一起做运动。一分钟前还嘈杂不已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这是刘海明让教室安静下来的绝招,上课前先活动一下,既让老人们的身体活动开了,还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唱歌上来。
  长江日报记者在课堂上看到,一节课45分钟,200多人没有一个人讲话,人手一张乐谱,先唱谱后唱词,一句一句跟着刘海明学唱《故乡的歌谣》。师生都沉浸在歌声里。
  66岁的潘建汉说:“老人们蛮难招呼咧,班长拍巴掌让大家安静都不管用,刘老师一带着大家运动,教室就安静下来。他教得认真,我们也就学得认真。”
  唱歌要用腰,老人们越唱越喜欢
  “草绿草黄,云起云落,清纯少年……”200多人唱到这里,刘海明用耳麦提醒着他们:“声音从后腰发出来,舒展开来,不要揪着!”
  老年学员都知道刘老师讲的用腰唱歌是什么意思。刘老师给他们上课,不管是有基础的还是没有基础的,首先让他们树立的不是用嗓子唱歌,而是用气唱歌。用嗓子唱歌,唱几首歌嗓子就受不了,用气唱歌可以一直唱下去。
  68岁的吴玮杰说,刘老师是科班出身,但在老年大学来教唱歌,却很是好懂。
  气吸进去,往下沉,再往下沉,唱歌时,气再出来,从后腰出来。
  这些,都是刘海明琢磨出来的,他把自己在老年大学的教学归纳为三多一少:多想、多情、多用气、少用声。他把高深的声乐技巧,用自己总结的最简单的方法教给老人。老人们越唱越喜欢。
  班上好多学员是跟同伴来“玩一下”的,结果跟了一节课,就留下来不走了,慢慢就对唱歌有了兴趣。刘海明的班从100余人不断扩大 ,直到现在的200多人,要不是教室实在容纳不下,还有人要报名进来。
  吴玮杰跟随刘海明在老年大学唱了10多年了,她说,自己还要唱,直到唱不动了为止。
  教老年人唱歌,就是为老人们做点事
  8点30分上课,刘海明自己开车7点从后湖的家出发,到集贤路的硚口老年大学,不到8点。“我习惯早点来。”
  23日一天,他在硚口老年大学是这样排的课:8点30分至10点,唱歌大班,10点10分到11点40分,唱歌小班(40人);下午1点40分唱歌大班,3点20分至4点50分,唱歌小班。大小大小四堂课,每堂课课酬100多元,辛苦自不待言。
  这样的工作,每周他还要在江岸老年大学重复一遍。课酬对他来说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在为老年人服务。
  年轻时,刘海明进入武汉一师学习声乐。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四中教音乐。两年后,他考到了武汉音乐学院深造。学成后回到四中继续工作两年后,成为硚口区文化馆的一员。
  “那个时候,我们常年都要下工厂下学校,辅导群众文化活动,一年辅导的人上万。”回忆起那段日子,刘海明激情不减。
  2003年,已是硚口区文化馆副馆长的他,受邀到硚口老年大学任教。“从那时开始,我就与老年音乐教育结了缘!”
  在刘海明看来,唱歌本质就是用声音来表达人的情感,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魅力。
  他挖掘并帮助老人们彰显这种魅力。
  唱歌大班,一学期16堂课,每学期要教会老年人唱8首歌。“光教会他们唱歌是不行的,还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哪种声音是美的,这样他们才能从模仿开始,越唱越好,越唱越自信。”
  23日上午唱歌大班的班长是80岁的吴占海。老人家60岁退休后就开始唱歌,80岁还参加合唱团演出。他说:“刘老师给了我们自信啊,我们通过唱歌来交友,来感受生活的乐趣,来保持生命的激情。”
  【编辑:祝洁】


  (作者:田巧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