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作品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点燃大学生新闻理想
2018-10-26 21: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6日讯(记者黄琪)26日下午,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宣讲,5名名记者、名主播、名评论员讲述的从业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子。


  校招现场,揭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出炉的前后经过。 记者李子云 摄
  跨国寻访向世界讲述武汉故事
  九派新闻内容负责人谌达军曾领衔创作跨国寻访报道《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为此向长江日报签发“1941-1945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纪念奖章。现场,他介绍了《武汉上空的鹰》的策划、采写经过,让大学生们“心向往之”。
  他介绍,2013年是武汉保卫战、武汉空战75周年,也是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建成的第56个年头,但烈士墓除了墓碑上镌刻的烈士姓名、生卒年外,关于安葬于此的15位苏军烈士的文字记载几乎为零。这些促使长江日报去做跨国寻访,这也是一座城市主流媒体主动担责的反映。
  谌达军以《武汉上空的鹰》系列报道为例生动介绍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独特的企业文化——报社鼓励并支持记者挖掘个人潜能、挥洒人生梦想,以各种卓有成效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武汉故事。
  这让现场众多同学听得入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吴柳同学说:“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同时感觉到长江日报是一家有担当有情怀的报纸。”


  长江日报评论员华智超以学姐的身份交流她来长报后的感受。 记者李子云 摄
  95后从业一年,留下无数难忘回忆
  华智超是学哲学出生的95后女生,颜值才华兼备,因为对报纸有情结,与长江日报评论部结缘。
  她说,跨专业的选择,对她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锻炼。入职一年多以来,她在长江日报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评论文章,第一次赴四川参加“汶川地震十周年”大型报道,第一次出镜作为活动主持。从业一年,给她带来了无数难忘的回忆。
  今年8月,“昆山案”引发全国关注,华智超撰写的《让昆山案成为“以案释法”的样本》评论文章被省委领导亲笔批示点赞,让她大受鼓舞。
  华智超说:“每一个‘第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这就是成长的足迹。长江日报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平台,年轻人来到这里一定会有许多收获。”


  中国新闻奖,华赛金奖得主贾代腾飞讲述回汉经历,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记者李子云 摄
  记者作品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80后摄影记者贾代腾飞曾获中国新闻奖、人民摄影金镜头奖、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金奖、“徐肖冰纪实摄影”大奖等。2012年入选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大师班,赴阿姆斯特丹学习,全球每年遴选12人。
  贾代腾飞关注大时代下特殊人群的命运,他的作品《迟到三年的全家福》曾在网络上看哭众多网友。他介绍,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滨海新区一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24岁的青年庞题在这次任务中牺牲。失去爱子的父母两年后通过试管的方式诞下一对龙凤胎。农历新年,一家人首次拍了全家福,遗憾的是,照片中没有庞题,只有他笔挺的军装。
  现场不少同学留下感动的泪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生杨同学说:“听了他的演讲,我迫不及待想成为一名记者,去记录报道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人。”
  贾代腾飞还分享了他的作品《战友等你六十年》拍摄经历。2014年3月28日,韩国首次归还牺牲在韩国境内的志愿军战士遗骸,贾代腾飞前往沈阳采访时发现一位沧桑的老人,一个人默默看一眼战友,转身离开。老人老泪纵横的那一瞬间,贾代腾飞按下了快门,并探访到这位老人正是这些牺牲志愿军的战友。
  “长江日报记者的作品,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也想加入这个优秀的团体。”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张心怡说。


  长江日报新闻主播占思柳分享“网红店雇托排队被责令停止”直播新闻的拍摄经历。记者李子云 摄
  在长江日报,你的舞台足够大
  宣讲现场,新闻主播占思柳、徐佳娓娓道来的讲述,吸引了学子的注意。
  “当你在面对社会不平时,心怀正义感和勇气,那你可以来长江日报。”占思柳介绍,今年5月,武汉某网红糕点店雇“托”排队,占思柳和同事不惧危险、随机应变,现场直播,这则视频成为微信、微博爆款,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来长江日报,你可以成为采编、主播、编导、策划,只要你愿意并且可以胜任,舞台足够大”。占思柳用自身经历介绍了在长江日报工作的感受。


  长江日报新闻主播徐佳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记者李子云 摄
  徐佳不仅是一名直播记者,也是《早安武汉》栏目的主播,年均直播百余场,2016年荣获武汉市优秀共青团干,曾获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年度风采人物。参与过东湖绿道一、二期开通,汉马,武汉地铁3、6、8号线开通,武汉取消ETC收费等重要的直播任务。这些信息一经发出,迅速传遍全城,点击量达百万以上。
  “每当有大事,长江日报从不缺席,见证这座城市每一天的变化。”徐佳认为,每天采访不同事件的“未知感”非常吸引人,同时,新闻主播堪称一名“超级记者”,既要投入前线采访,又要第一时间加工好传回报社“中央厨房”,非常锻炼人。
  【编辑:刘思】


  (作者:黄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